北京法源寺 讀後感

單維彰的私人書評

北京法源寺,李敖著,李敖出版社,ISBN 957-510-077-8, 2000.

據說這是李敖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我在 2000 年四月三十日買了這本書, 幾乎在兩週內讀完了。令我驚訝的是,小學六年級的女兒也拿起來讀, 而且她聲稱比我先讀完了。她說是級任老師 (鍾嘉琦老師) 推薦的。 不過她老實說跳過了許多段落。

知道李敖當然已經很久了。但是我從來沒有認真讀過他寫的書, 只是零星讀過他的一些短文。事實上,可能是因為他根本沒有寫過什麼完整的書吧, 他的書好像都是短文集。我並不喜歡讀那種風格的文章。 現在這本「北京法源寺」看起來是一本正正經經寫的小說。 而且,翻到最後一頁,我看到李敖以他慣用的狂妄語氣寫了

在一般以小人物為小說的矮叢中,我高興我完成了以大人物為主角的這部北京法源寺。 寫大人物是多麼振奮自己、人心的事!書中大人物之一譚嗣同, 他以身殉道、踔屬敢死,更是清季以來一人足以當之的真人物。 他一生心血,全在「仁學」一書。寫成之後,他感於台灣新喪日本之手, 乃不用真名,而以「台灣人所著書」顏其封面,藉哀濁世;
我從來不懷疑李敖的天分和功力,更相信他的歷史考據根底, 何況我對戊戌時代的故事也很感興趣,對於譚嗣同更是敬佩不已。所以, 讀完這一小段話之後,就決定買了。雖然當時我的案頭有許多書等著讀、或正在讀, 但是我決定讓這本書插隊。因為,太久沒有讀這樣背景的文字了。

大體上,我對這本書的批評,就和我大體上對張系國的科幻小說之批評一樣, 這兩位恃才傲物的重量級天才,總是想出超級有創意的題材, 然後親手把它毀了。這兩位先生的天分和功力都不容懷疑,但是他們都太忙, 所以都不能真正全心全意地完成一份著作。因此,一個絕佳的題材, 經常就這樣被他們發現、挖掘,同時也被他們寫壞了。 其他有功力的人因為愛惜羽毛,怕被人指稱拾人牙慧, 所以不會拿這些已經被寫過的題材再寫一遍。因此,這樣的題材就這麼死了。

這本書的整個故事之安排,史實之間的引接附會,都十分引我入勝。 用一個建於唐代、有著悲戚背景的古寺,來為這一段大時代中的悲壯史蹟穿針引線, 實在是個巧妙的設計。康有為和「小和尚」在法源寺隔了半個世紀的第二度會面, 看來有點勉強。但是他們傍礡的對話, 倒也讓我可以不太介意這個有點做作的劇情安排。

以小說來看,李敖這本書並沒有全力去經營。但是如果體諒李先生的忙碌多事, 把這本書當作有故事背景的論說文集,反而比較得體。 書裡面動輒就是藉由人物的口語、或著作、或心事,發作者之長篇大論。 有時候可以一論長達三五頁。雖然這些議論的內容很值得細看, 但是終究傷害了作為小說的情調。既然要寫一部小說,應該是希望引讀者入戲, 用情節的發展和細節的雕琢, 使得讀者在無防備的狀況下同意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或感動, 而不該是像專題演講一樣的那著麥克風來灌輸思想。

書的前段,寫康有為在法源寺中藉著一個具體的古蹟, 在精神上貫穿同個空間中的許多時間,讀來頗令我感動。 我想這是李敖的歷史本科功底吧。這個手法用了不只一次, 另有一次是寫譚嗣同在牢房中,竟然也透過同一個監獄和刑場, 來貫穿同個空間中的許多時間。 在監獄中懷古,對照著那麼多有愚忠嫌疑的先烈,是多麼尖刻的手法。 這或許是李先生自己身在獄中的心得。

整體而言,我還算相當喜歡這本書,但是並不會熱烈推薦給別人去讀。 我願意將它收藏,它隨時有值得再讀的價值。


[ 回上層 ]


Created: Sep 15, 2000
Last Revised: Sep 15, 2000
© Copyright 2000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