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教材教法:問題與展望

單維彰的書摘

分科教材教法──問題與展望, 黃政傑、吳俊憲、鄭章華主編,台北市:五南,2018,ISBN 978-957-763-099-5。

我自己有一篇文章收錄在內。這本書,還有其他同仁的文章值得閱讀。 這裡記著跟中學數學直接相關的:段曉林、靳知勤兩位教授的 〈科學課程中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發展歷史〉,頁 137--155。

(上一代)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NSES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1996) 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訂定標準。五到八年級,要能 ... 運用數學在科學探究的各個面向;要了解 ... 數學在科學探究各面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九到十二年級,要能 ... 利用科技及數學來改進探究及溝通;要理解 ... 數學在科學探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這一代)「下一個世代的科學標準」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2011), 重新檢視下一個世代的公民所需的科學(素養),此番興革強調三個重點: 實務操作 (practices),跨領域概念 (cross-cutting-concepts) (我認為那是「貫領域的概念」的意思),各領域核心概念 (disciplinary core ideas)。 三個維度各有列舉,僅「實務操作」維度提及數學:「運用數學以及計算的思考」。
上面唯一提及數學之處,還跟計算並列。 有可能反應了近二十年的數學、計算之消長。 計算機模型,可能取代數學模型,成為實用的科學探究工具。 這也多少表示科學界對於數學界「純化」的反應。 類似地,教育界(乃至於社會大眾)對數學教育界的不耐,也很可能會浮上臺面。 人們真正關心的是科學,是金融與經濟,不是數學。 一旦那些領域不需要數學了,數學教育的地位就要崩潰。

美國科學教育的重心,從知識傳遞、技能熟練,轉變為科學探究與實作能力的培養, 以及培養「具備 STEM 統整素養」的公民。還好數學佔了一個字母。 PISA 界定科學素養為:科學化的現象解釋,評估與設計科學探究,科學地詮釋數據及證據。

[ 回上層 ]


Created: Dec 16, 2018
Last Revised:
© Copyright 2018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