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學費越來越貴」兼談「補習班老師」

作者  wcshann (阿丹)                              看板  NCUmala
標題  回「學費越來越貴」兼談「補習班老師」
時間  Sun Aug 26 14:58:11 2001

=> Tempting (毀滅之王)                                  看板  NCUmala
=> 標題  學費越來越貴了...
>  雖然這跟這個版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  不過中央的學費真的是越來越貴了,
>  不知道大家對於在一片不景氣之中,
>  國立大學學費卻年年上升什麼看法?

學費和景氣、經濟、社會福利、助學貸款、教育資源分配,都有關係, 但是我不打算對前述課題表達意見,所以這一篇和上述議題都無關, 因此請不要就那些課題來找我辯論。

我想要從一個教師眼中所看到的薪資結構來談這個問題。

我昨天在家裡認真讀曾孝明教授的書,他的文章很容易讓人讀了血脈賁張, 所以我經常要拉住自己的思緒,以免太激動了。這些先不談。在書裡列出一張表, 列出日本以及歐洲幾個科技先進國家的大學學費。可惜書放在家裡, 無法抄出來給大家看。我們知道歐洲有些國家的大學都是公立的, 而且學生幾乎不付學費。但是這個版的讀者都是有見識的人,用膝蓋想也知道, 那些國家的民情與台灣不同,他們就算免費也沒有人會搶著讀大學, 更別說補習考進研究所了,所以政府可以養得起那少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 如果台灣的大學要免費,怎麼可能行得通?根據曾教授列舉的學費表格, 台灣的學費大約是那張表上所舉出來的十分之一!

英語有句話說:

You get what you paid for.
用在教育上也通:你付了多「少」,就獲得多「少」。

這種「少」,一方面反應在學生身上,一方面反應在學生所面對的教師身上。 讓我先說學生端。我在美國 Penn State 有七個學期獨立帶班教書的經驗, 我注意到他們的出席率非常之高,幾乎是堂堂全到。而且,有時候我想輕鬆一下, 在課堂上聊一些和知識比較無關的話,會發現有些學生擺臉色給我看。 大約在我開始獨立授課的第二學期,我認識一位非常投緣的學生, 她比我大六歲,有四年的工作經驗,而且已經是媽媽了。 從她那裡,我瞭解了一些存疑很久的事。賓州的當地學生, 在當時就要付出每學分大約 100 美金的代價來修課。如果是外地學生,則五倍於此。 所以,修一門四學分的微積分,要付大約台幣一萬元。看在這種代價上, 怎麼能隨便來選,當然是確定自己需要才會來選。而且,看在錢的份上, 怎麼能隨便蹺課,而且,學生可是花了大錢來聽這堂微積分課的, 豈容我隨便聊聊生活上的不相關事情?還有,如果需要重修,那又是另外一萬塊錢, 沒有打折優待這回事,那怎麼得了?她告訴我,當地的大學生,絕大多數要養活自己, 最常見的狀況是,父母只負責第一學期的註冊費用,然後就由孩子自立自強了。 像她自己,十年前來讀大學,戀愛之後奉子成婚, 然後只好出去工作養活小孩並且供丈夫讀書,現在換她老公來照顧家庭,由她來讀書。 在那裡,學生付得夠多,多到他們在乎這筆錢, 而且也多到他們有權利向學校當局要求一定的教學品質。 當時有許多大陸來的同學也擔任 TA,他們有些人英語的口音較重, 經常受到學生當面指責,或者到系上告狀。只要受到學生抱怨,他們就會被撤換。 所以,口音較重的 TA 只好更兢兢業業,在其他方面多做努力,以換取學生的認同。 我在 Penn State 的第二年,一位希臘來的研究生,真的因為教學不力被取消了 TA 身分。 Penn State 的中低年級數學課,全部是由專門教書而且個個聲譽卓著的老師負責, 那些口齒不清但是研究一流的大教授,只帶研究生和高年級課程。

做個簡單的計算,十四年前賓州的當地學生,為每堂課付出大約 225 元新台幣。 今天的中大學生,為每堂課付出多少錢?為重修付出多少錢?請同學們自己算算。 這個錢是不是少得你們都沒注意?少到你們可以不去想想就翹掉了,少到你可以明白, 為什麼學生的聲音,在學校裡好像受不到什麼重視?老師和學校的管理人員的薪水, 有百分之多少是學生付的?這個問題也留給同學們當習題。如果沒多少, 那麼他聽你的聲音,是「良心」,他不聽你的聲音,是「本分」。為了讓這個習題能做, 我可以公開我自己(一個十年年資的副教授)的薪水:一年大約 112 萬元, 此外,我消耗公家的水電、文具、紙張,每年大約值 3 萬元。 我想,公開一個公務員的薪水,應該不算不道德吧?希望我的同事們不要介意。 何況,這點薪水,也沒什麼好保密的。一位兩年前畢業的碩士班學生, 上個月領到 35 張公司股票,就算股市跌得這麼慘,市價還是超過我一年的薪水。 我說了之後,她打趣說要送我三張;不過,股票好像不能用「送」的,真不幸。

接著談談教師這端。教師的教學品質很難測量,沒錯。但是現在並非很難測量, 而是根本沒有測量。而且校內有多數老師也不熱衷於任何評量。為什麼? 可能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教學工作不論如何都不影響教師的薪資。既然如此, 評量幹嘛?我就算是丁等戊等,又奈我何?我私下請教過一位管理學院中我很景仰 (也很受同學景仰)的老師, 問他以管理的專業提供給我參加本校「優質教學小組」的建議。他說很多話, 但是最令我茅塞頓開的話,就是「評量之後沒有任何不同的後果,這種評量等於沒做」。

教學對於教師的薪水,有多少影響?零。對於教育工作的額外付出,教師獲得 多少實質上可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的酬勞?很難說,但是我舉幾個例子。

  1. 如果股票可以用「送」的,那的確有位前學生要送我三張。除此之外, 我還沒受過學生的接濟。(老實說,也不是那麼需要就是了。)
  2. 我出版了一本中文書,介紹到目前為止還算新的一種數學工具, 而且對於國內理工科學生要進這一行可能頗有幫助。先前在知識上的準備不算, 光是坐下來寫內容,就花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一整個暑假, 犧牲了所有想要我陪他們旅遊或是生活的人,我寫了這本書。 它即使在數學界都受到同仁的肯定。而出版商告訴我,這本書可以在第一年銷盡 1000 本,以一本 只有高年級和研究所程度能讀的數學書來說,算是「極為暢銷」了。 而出版商給我的版稅,據說也是「國內最高的價格」。 我獲得多少版稅呢?33 個月以來,總共大約 5 萬元,平均每年增加我的收入 1.8 萬元。
  3. 如果那個暑假,我把同樣的時間去寫論文,根據四前年的經驗,我可以寫三篇, 雖然都是我自己也不太看得上眼的小文章,但是有兩篇在 SCI 榜上的期刊刊登, 有一篇登在國內期刊。如果一個大學老師花他的力氣和智慧去寫論文, 就算是像我這樣普通的人,也有機會得到國科會的甲種研究獎勵(就是論文獎金啦), 那是每年 14.4 萬的獎金:給你的,不是用來買儀器設備或雇研究助理的。 如果,聰明才智和人際關係都好一點,還有優良獎和傑出獎可以領。 (曾孝明教授的書裡,引用台灣日報的報導, 列舉政大英語系某教授瓢竊別人的論文而屢屢獲得甲種、優良和一次傑出論文獎, 可見這個獎金對於老師們實際改善生活,還是大有幫助, 才會有人在全國排名第二的系擔任教授,還甘願去做這種事。) 那麼,國科會獎勵過多少「優良教科書」呢?就我所知,答案是:零。
  4. 如果不是像我這樣三天打魚十天曬網,而是卯足了勁寫論文,五六年後也就升等了。 升等之後,每年增加收入大約 17 萬元。而且每週的應授課時數還下降一小時。 而且每六、七年就可以「帶薪休假」一年。那麼,有多少大學教師, 在「研究做得不算差,但是教育工作有創新與顯著貢獻」的情況下升等呢?至少在中大, 答案是:零。

同學們,讀到這裡,您有沒有發現,作為一個大學教師, 他最應該把時間和聰明才智花在哪裡?而你們付出的學費,足以改變目前的結構嗎? 教學工作,和增強教學品質所作的額外努力(包括經常更新教科書, 可以說一些教科書以外的新知識,幫助同學理解書籍中的微言大義), 有多少實質可以改善生活的回饋呢?(我的好友,英文系的林文淇教授說, 『我要的也不多,只希望下次出國可以坐頭等艙,而且不會心疼。』 我還不敢希望坐頭等艙,只希望下次可以不靠我媽媽和妹夫的慷慨資助, 也能全家出國旅遊。

前陣子,版上有大量討論補習班的文章。我相信補習班的老師平均來說比大學老師教得好。 我們所批評的是「補習」這個現象,至少我個人無意質疑「補習班老師」 的教學品質和效果。補習班老師為什麼平均來說教得比較好? 基本上還不是 You Get what You Paid for 這個效應?同學們比我清楚, 你們平均每小時上補習班花費多少錢?而且不難想像,補習班教師的薪水, 出自學生的百分比肯定高於我們大學老師。所以,一則你在乎, 所以好好去上課,二則他領你的薪水,更何況如果教得好, 就好像在大學把研究做得好一樣,有明確而立即的實質回饋。

我在漢聲廣播講一個節目,每週播出一小時,一年來做小有名氣。不久前, 節目製作人透露,問我願不願意到補習班教微積分。她暗示,如果我願意, 而且她雖然沒聽過我的課,卻相信我如果可以保持在廣播節目裡的表現, 補習班願意付我「每鐘點一萬元應該不成問題」。為了顧全中大師生的名譽, 以及我自己作為大學教師的矜持,我立刻婉拒了。我個人的原則是,在我進那一行之前, 必定會先辭去中大教職。我舉這個例子倒不是要自我吹噓什麼,而是要說明, 補教界肯以這樣的價格聘老師,學生們付出足夠的代價, 讓一個教師全心全意地為他們著想。 讀大學的同學,似乎也只能 Get what you Paid for 了?

教育是良心事業,沒錯。但是,如果教育變成一個「全憑良心」的事業,那麼, 世界上有多少人的良心可以燃燒那麼久?我把前面的故事說給家人聽, 女兒立刻我現在每鐘點多少錢?我說,教育部的加課鐘點是 700 元, 但是如果算我在中大的年薪,除以每年上課 36 週,每週 9 小時,大概每鐘點 3000 多元吧。 她立刻又問,那你為什麼不去補習班?我說,因為教補習班很累。 她反駁說,可是你現在也很忙也很累啊,同樣那麼忙那麼累, 為什麼不去賺多一點錢?(我每天早上 7:40 左右進辦公室, 通常 10:00--11:30 之間回家,我跟女兒多數的話, 是在送她上學途中和電話裡面說的。)我回答,因為在中央大學的名譽比較好。 她沒有再反駁,但是顯然不明白。其實,我的第一個回答就已經是狡辯了。 有幾個中大的同仁,是以每年 36 週,每週 9 小時的份量在從事他的工作呢? 誰不是多少要參與一些管理委員會之類的服務性工作?

而我的第二個回答,其實也很心虛。我自認為,到了這種年齡, 已經不必靠著所屬的公司行號來維持自己的名譽了。 搞不好在某些領域,中央大學還在靠著我的名譽也說不一定 (譬如對於那群漢聲電台的聽眾來說)。那麼,我究竟在追求什麼? 仔細思索之後的答案,可以引述前面 alert 轉載粘峻熊先生的文章(我好敬佩這篇, 謝謝 alert 的引薦)中一段話:

大部份人都只把這工作當謀生工具,而非發展所長、豐富生命、自我實現的舞臺。

我追求的,不正是「發展所長、豐富生命、自我實現」嗎?但是,對我來說, 問題反而是:中央大學是不是正確的「舞臺」?副校長曾經當面用他富有磁性的聲音說, 「中央大學希望是可以讓每一個老師實現自我的環境」, 我聽了差點就要熱淚盈眶。不過,她真的是這樣的環境嗎? 或者,所有教育部管轄之內的機構, 都不可能成為正確的舞臺了嗎?如果真的這樣,去補習班又何妨?


[ 回上層 ]


Created: Aug 26, 2001
Last Revised: July 13, 2002
© Copyright 2002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