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數‧生活與學習】專欄 97 年 4 月

無窮循環小數

    教育部於97年1月24日,以台中(一)字第0970011604B號文發布了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因為訂於98學年開始實施,所以簡稱為98課綱。 整份文件已經公布,筆者不清楚要如何取得實體文件, 然而讀者可由 教育部中教司 下載 PDF 檔案。 文件涵蓋了所有必修與選修的高中課程,包括「形象管理與時尚」 和「性愛與婚姻倫理」等 58 種課程的綱要,內文共有 438 頁; 其中第 43--84 頁是數學科的綱要。 筆者個人覺得瀏覽這部文件還蠻有趣的,像是瀏覽一部小小的初級百科全書。 我想,這也反映了我們社會對於教育內容的看法:簡言之就是「百科全書」式的教育, 而不是「核心能力」的教育。很難說哪種哲學比較好, 只要施行的步驟與方法能夠支持那種教育哲學的實踐, 總有一部份的國民在某個人生的階段能夠蒙受其益。

    但是,在百科全書的大氛圍之內,數學綱要的精神卻是專注於核心能力的。 在外部約定的時數範圍內,此綱要盡量維持課程內容的實用性,並且盡量針對目標: 為大學的微積分、線性代數與統計課程做準備。本欄在去年 11 月已經為讀者做過 98 數學課綱的簡報,在更早的五月份《三角二三事》裡, 也順便闡述了三角函數主題被拆成兩段課程來學習的理念與作法。 98 課綱不堅持主題式的安排, 也就是一次教完一整個主題,而將部分課題拆成兩三個段落, 依需求的緩急與學生能力的成長而分段授課。 有人說後者是螺旋式的課程設計,但我個人倒不認為 98 課綱有如此的複雜程度, 它只拆散了少數幾個課題而已。

    另一個被拆散的課題是「等比級數」,分別在高一上學期、下學期和高三下學期, 分三次學習。在上述文件中,關於等比級數的條目有:數學Ⅰ 〈5.3 等比數列與等比級數〉, 數學Ⅱ〈2.1介紹Σ符號及其基本操作〉, 選修數學甲Ⅱ〈1.3 無窮等比級數、循環小數〉與選修數學乙Ⅱ〈2.無窮等比級數〉。 在發展的邏輯上,高中一年級從固定指數而變化底數的單項冪函數開始, 擴及多項式函數與方程式;接著複習並深化指數律, 然後探討固定底數而變化指數的指數函數。 等比數列以一種指數函數的特例被引進,這階段只討論有限多項之求和問題。 然後介紹有效記錄級數的Σ符號,並熟練其基本操作。 最後,在三年級的選修數學(不在學測範圍內)探討無窮與極限的章節中, 才處理無窮多項的等比級數問題。

    98課綱關於等比級數的新設計,牽動另一個課題的分段教學:無窮循環小數。 因為無窮等比級數推遲到高三才講,所以在高一上學期介紹有理數的時候, 就不能「證明」無窮循環小數等於一個分數。數學課程綱要表明, 在數學Ⅰ僅「告知」此事實即可,到了選修數學甲Ⅱ或乙Ⅱ才證明它。

    這種僅只「告知」的教學策略由來已久, 例如長期以來在我國高中課程內的「代數基本定理」 (n 次多項方程式必有 n 個複數根),即僅止於告知而沒有證明。 新課程將所有關於無窮與極限的概念全部集中在選修數學, 並不影響學生對於實數、多項式函數與指對數函數的認識與操作, 同時又減緩了學習的坡度。 要理解分數等於有限小數或無窮循環小數則不困難。先把假分數換成帶分數, 就已經處理了整數部分,因此我們可以只考慮真分數。例如 16/3=5+1/3 其小數部分僅由 1/3 決定。所以現在可以僅限於討論 m、n 皆為正整數且 n<m 的分數 n/m,它的等值小數就是 n÷m 的結果。 執行直式除法,按照規定每一步驟的餘數 k 都必須限制在 0≦k<m 的範圍內。 如果恰有一個步驟的餘數是 0,那很好,n/m 等於一個有限小數。 讀者可以進一步明白,只有當分母 m 僅有 2 和 5 兩種質因數的時候, n/m 才會是有限小數。如果每一個步驟的餘數都不是 0, 則它只有 1, 2, …, m-1 這幾種可能,所以至多到了第 m 個步驟, 餘數就會重複出現,而商的循環就此開始了。 重複出現的最短數串稱為 n/m 的循環節,例如 1/3 的循環節有一位數 3, 1/6 的循環節也只有位數 6。 從上述的觀察,我們知道循環節最多能有 m-1 位數。 例如 1/7 的循環節就達到了頂標六位:142857。 熱愛計算的讀者可以玩玩 1÷17,會得到十六位的循環節 0588235294117647。

    至於反過來要理解 0.3循環=1/3 則比較需要數學思維。 以前的講法是正式地透過無窮等比級數的求和。 其實,大部分學生不見得在高一就能理解無窮和的極限意義, 而僅止於模仿公式的操作而已。 許多教師知道如何用代數方法計算無窮循環小數的等值分數。 以 0.3循環為例,令 x=0.3循環,則 10x=3+x,所以 9x=3, 所以 x=1/3 也就是 0.3循環=1/3。 有些教師則擔心這種教法會誤導學生而不敢使用。 其實不必多慮,這種教法並沒有說謊也不是誤導,只是略過一個技術性細節沒講而已: 先證明循環小數必然收斂,前述作法就是正確的。 而我們知道循環小數沒有不收斂的,所以暫時不告訴學生全部的事實, 並沒有誤導:學生將來只須增加觀念,不須修改觀念。

    就好像一個小小孩問媽媽:「我從哪裡來」,媽媽如果回答「一隻鳥把妳叼到家門口, 我把妳撿進來的」就是誤導(對大部分的家庭而言), 媽媽如果回答「天使把妳放進我的肚子裡,我辛苦把妳懷到夠大之後才生出來」 並不算說謊,只是隱瞞了一點技術性的細節而已。 前述尋找循環小數之等值分數的代數作法,就像第二種媽媽的回答。

    事實上高中數學課程還隱藏著一個問題,即所謂像2的平方根那種無理數, 總是被描述成無窮而不循環的小數。這樣的「無窮」小數究竟是何意義? 何以它能夠「是」一個實數?認真處理這個問題就必須訴諸於實數的完備性, 而這個概念在高中課程裡隻字未提。 根據不同的教育哲學,我們可以選擇對待無窮循環小數的嚴謹程度。 我想這並沒有客觀的對錯,重要的是內部的一致性。 想想我們對待代數基本定理和實數完備性的態度, 似乎對無窮循環小數這個課題太嚴謹了一點。


[ 回上層 ]


Created: Mar 12, 2008
Last Revised: Mar 20, 2008
© Copyright 2008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