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 中央大學創意教學推動小組計畫 子計畫□ 大一共同必修基礎課程協同改進計畫 計畫構想書 康來新(中文系)、林文淇(英文系)、單維彰(數學系) 這是一個跨全校所有大學部教學單位的基礎性計畫。由中文、英文、數學三個授 課單位的教師,邀請全校受教單位之教師共同參與,從內容、教法、評量與補救 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活動之再創造與再設計,以期提升教與學的效率、落實基礎 教育成為終身學習之根本共通能力、拓展跨領域學習與通識思維之宏觀興趣,以 及滿足受教單位之個別需求。 一•本子計畫在總計畫之定位,以及和其他子計畫之關聯 本子計畫執行總計畫中主要的教學活動,設計教材內容與評量內容,以及督控學 輔生之學科能力水準。教材與評量內容之數位設計、網路互動與系統維護,交予 【林文淇】子計畫。學輔生之教學訓練與本計畫之教學成效評量,交予【陳斐卿】 子計畫。學輔生之輔導訓練與本計畫之心理認知評量,交予【王燦槐】子計畫。 二•計畫構想 ☉階段性教學與評量,並配合受教單位之個別需求 或按照學習之主題(例如國文:科普寫作、應用文寫作)或按照邏輯之順序(例 如微積分:理論、算法、應用),將國、英、數三科之授課與評量內容重劃,使 得課程之分段更細,評量之內容與目標更明確,學習狀況的回饋更準確而且迅速。 ○原則上每學期分成四個階段,由授課單位邀請受教單位合作開發有個別學科 特色的階段性教材與評量內容,分四年逐步完成。 ○完成後的教材庫,超過一班一學年所需,任課老師可以自行選擇配套。 ○針對某學科設計的教材,可以被其他學科選用,作為跨領域學習和通識眼光 的培養。 ○凡是技能性評量,皆行之以電子媒體,使得在評量中立即回饋,且可以反覆 操作。同時藉此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自律性。 ○每個階段皆有其立即補救的時程,由學輔生團隊進行,詳於後。 ☉大一國文、英文、數學聯合主題式教學 (Theme-Based Learning) 每學期之國英數課程中,規劃一個階段,設計主題式教學之教材教案。其主題亦 應配合受教單位之興趣,由三門課的教師以三種面向同時闡述之。其目的是利用 必修基礎課程來拓展跨領域學習與通識思維之宏觀興趣。 ○有感於語文與數學同為終身學習之根本共通能力,而文學院歷來沒有數學課 程,令人遺憾。故中文與英文系主任,已同意自本計畫開始時試行中、英兩 系的數學課程,依照本計畫之精神設計教材教法。 ☉由學輔生組成的補救教學中心 遴選三、四年級人格特質適合,並且學科能力合格的學生,施以兩階段之職前訓 練:同儕性小團體教學技巧與學習障礙心理輔導技巧,擔任學輔生 (tutor),組 成補救教學中心,協助學生在時限內達成各階段的學習目標。 ○學輔生與需輔導之學生比例,原則上維持在 1:5 之內。 ○藉由電子媒體執行的技能性評量,亦由學輔生代為督導。 ○學輔生之指導老師即為學科任課老師,訂立指導規範。細節不詳於此。 ○學輔生之訓練費用,初期由計畫資助,逐年規劃教材收費之機制,計畫結束 時,應自給自足。細節不詳於此。 ○學輔生之服務酬勞,初期由計畫資助,逐年規劃校內之配套法案,以學分、 資歷證書、小額津貼之方式酬謝。細節不詳於此。 ☉兩種目的、三個階段的教學效果評量 ○教學效果評量 評量階段性設計、主題式教學法、補救教學中心之教育效果,教材內容與學 科評量工具的適用性。 ○認知評量 評量此計畫是否提高了跨領域知識整合的興趣,是否提升了學生後續學習的 能力和興趣,以及跨領域的主題式教學是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預期成果 四年後此計畫結束之時,也就是此教學、評量、補救系統完工之日。重新設計的 專業課程階段性內容、配合受教單位的主題式教材教案、教學心得與方法的傳承 與管理機制、學輔生的訓練與服務模式,都將在此成型。此後,透過教材費的收 入以及教材創作流程的管理,這整套系統應進入永續經營之模式,在經費與人力 資源上,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動態系統。 四•執行人力與估計進度 中文系(康來新、姚振黎、賀廣如、向鴻全、許秦蓁)英文系(林文淇、陳聖儀、 劉碧芬、周慧玲、劉詠華)數學系(林欽誠、趙一峰、單維彰、夏良忠、許正雄) 每年以五位教師參與教學研發團隊,每年協商五個受教單位參與,各配合一名教 師共同研發教材;第一年即為前述三系加上機械(葉則亮)與大氣(江火明)。 四年後可涵蓋全校每個學系。 五•經費需求 本計畫是為人(學生)而立,因此也全部投資在人(教師)。本計畫需要每年提 供六十小時的鐘點費,讓參與之學系以兼任教師分擔這四年內的某些專業課程, 以俾此教學研發團隊,能夠投注更多時間於教材的合作、討論、設計與撰寫。另 加雜費與提升工作效率之設備與助理經費,總經費每年約三佰萬元。關於學輔生 之經費需求,另由其他子計畫規劃。 對理、工、地、電、管學院之微積分教學 透過以下三款方案,紮實做到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再創造。確實地 教到、學到。 協同教學 尊重受服務單位之意願,聆聽對方想要什麼樣的內容。邀請 各單位配合開發適應其本身需求之課程進度、特殊應用實例、 以及闡明微積分對其主修學科的意義。另一方面,透過與另 外兩科基礎必修課程(國文與英文)的協同教學,帶給學生 通識的眼光和實際體驗。 做法: 每學年挑選五個科系的微積分課程進行協同教學,受服務 單位亦須配合一位教師全程參與。每系兩位老師付出相當 於二鐘點的時間共同研擬課程進度、教材教法與評量方式。 由本計畫支付兼任教師之鐘點費,用以補足參與系所之例 行授課鐘點。參與計畫之教師,務必在一年內完成規劃, 並由【教學資源中心】子計畫之工作團隊,配合製成書面 記錄和電子教材,以利後人索驥。此外,與各系分別完成 之個別教材,可以視情況成為其他系所的通識類型教材。 而同時在進行中的【國文教學】與【英文教學】子計畫, 將與本計畫重疊教學對象,我們可以設計一兩個整合全方 位知識的教學單元,在同一段時間於不同課堂中探討,藉 以讓學生實際體驗跨領域的知識整合,並開拓通識的視野。 階段性教學 對於授課內容與評量方法之重劃 (re-engineering),使得課 程之分段更細,評量之內容與目標更明確,利用電子媒體與 即時答題系統之便,使得評量結果立即回饋學習狀況,並且 利用反覆執行的技能性評量,讓學生盈科而後進,可以更確 實地掌握學生在各階段的成長。 做法: 數學系每年聚集五位教師合作研擬教材與評量內容之重劃。 並由【教學資源中心】子計畫之工作團隊,配合製作技能 性評量之工具,並設計分散成獨立小單元的教材,以及連 結所有小單元的整體網路。計畫分四年逐步完成。參與之 教師付出相當於二鐘點的時間進行課程重劃與評量設計, 由本計畫支付兼任教師之鐘點費,用以補足數學系之例行 授課鐘點。 補救教學團隊 遴選三年級性向適合的學生,以 1:5 之比例協助進度較慢的 學生在時限內達成各階段的學習目標。 做法: 學生 tutor 選自全校微積分成績達標準者。其人格特質之 重要性更甚於學科能力。每位 tutor 施以兩階段的職前訓 練,其一是小團體教學技巧,由【教育學程】子計畫負責 訓練;另一是學習障礙輔導技巧,由【輔導中心】子計畫 負責訓練。Tutor 之經費來源,起先由本計畫支付,四年 後,其訓練費用可由教材與評量工具之收費盈餘支付,而 其工作酬勞以服務學分抵之。將嘗試在校內推動學生必修 三學期之服務:大一兩學期之勞動服務,大三一學期之學 科服務:除了擔任大學基礎課程之 tutor 外,還有一些 人力可以提供社區學童之課輔服務。 對文學院之數學基礎教育 語言與數學,同為終身學習之基本能力。文學院長期以來沒有適 當的數學基礎教育,實非文學院之責,而是數學系的過錯。專為 文學院學生設計的數學課程,非但存在,而且不乏大師級的文本 可循。趁此中文、英文、數學三系聯手改善全校基礎教育之際, 也同時嘗試開發文學院之數學基礎課程。 教學效果評量 以評量目的而言,應分兩方面評量。分列於後。 教學效果評量 評量此計畫之協同教學、階段性學習、教學補救團隊之教育 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或 tutor 的教學的效率,教 材與(學科)評量工具的效率與適用性。由【教育學程】子 計畫代理這方面的評量。調查結果交由【教學資源中心】子 計畫,研擬有效的資訊整理與呈現方式。 認知評量 評量此計畫之協同教學方法,是否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 跨領域知識整合的興趣。評量此計畫著重於終身學習之基本能 力培養的理念,是否提升了學生後續學習的能力和動機。評量 教學補救團隊之心理輔導功能是否實際有效。以及,評量跨領 域的協同教學,是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由【輔導中心】 子計畫代理這方面的評量。調查結果交由【教學資源中心】子 計畫,研擬有效的資訊整理與呈現方式。 單維彰 20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