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我國中小學數學教育之課程發展‧資料組報告
                                     

國際數學課時比較(泛太)

單維彰 翁婉珣

2003 年 6 月 9 日

簡表 前言與說明 中國
日本 南韓 新加坡
美國 台灣 參考資料
致謝 附記:英國、法國

簡表


 中國a  日本   南韓g   新加坡   美國k   台灣m 
 1 比例 16% 15% 16% 14%h 22% 13%n
總時 123 86 80 140 180 80p
 2 比例 19% 18% 16% 18% 22% 13%
總時 148 116 91 180 180 80
 3 比例 18% 16% 14% 20% 22% 13%
總時 148 113d 91 200 180 107
 4 比例 13% 16% 14% 20% 20% 13%
總時 148 113d 91 200 180 107
 5 比例 13% 16% 13% 20% 20% 13%
總時 148 113d 91 200 180 107
 6 比例 15% 16% 13% 20% 17% 13%
總時 139 113d 91 200 150 107
 7 比例 15% 11% 12% 18%i 17% 13%
總時 139 88e 102 187 150 120
 8 比例 11% 11% 12% 13% 17% 13%
總時 111b 88e 102 140 150 120
 9 比例 11% 11% 9% 13% 14% 13%
總時 111b 88e 77 140 150 150
 10 比例 12%c 6--17% 11% 20% 14% 14%q
總時 120 58--146f 113 210 150 167
 11 比例 3% 0--18% 0--22% N.A.j 14% 14%
總時 30 0--175f 0--227 N.A. 150 167
 12 比例 N.A. 0--15% 0--17% N.A. 14% 17%
總時 N.A. 0--146f 0--170 N.A. 150 200
比例:每學年數學課節數,占全年所有學校制定節數之百分比
總時:每學年數學授課時數,單位:Hour
a:以中國五四制為準
b:中國初中即有選修課未計入
c:中國高中課程以實驗方案之『最低標準』統計
d:日本有總合學習時間,影響實際數學時數
e:日本有選修課和總合學習時間,影響實際數學時數
f:日本有學分選修制
g:韓國課時以其教育部英文網站之公告為準
h:新加坡 1--6 課時是從某些公立小學的實際課表得來
i:新加坡 7--10 課時是從某些快捷或正規類公立學校的實際課表得來
j:新加坡並無普通高中以對應 11--12 年級
k:美國各地的差異很大,請留意 調查的地區性
m:以台灣 官方公告標準 計算,沒考慮實際狀況
n:台灣 1--9 年級依 九年一貫 標準估計
p:台灣 1--9 年級依領域時間之最高比例 (15%) 估計
q:台灣 10--12 年級依民 85 年公告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計算

前言與說明

為了能夠有效比較各國數學教育的實施狀況, 包括此刻想要知道各國數學教育的課時, 都免不了牽涉到比數學教育更高層的整體教育政策或體制。 因此從這一份報告開始,我們企圖蒐集相關資料。 由於時間、經驗和人脈不足,此報告有未竟之處,都將在未來的報告中補足, 而不會再回頭修改本報告。

簡表內的附註說明,都在後文有較詳細的解釋。

簡表內本來要紀錄每週上課節數,但是後來因為

故改以比例顯示,或許這是更有意義的資料。

為了公平地比較,本報告原本計畫完全根據官方公告的標準而統計。 而實際上,因為在新加坡實在找不到官方標準, 只好改以某些公立學校的實際課表來統計。 其他國家 (包括台灣本身) 則都是以政府公告的標準來統計。

美國是個很大的國家,其教育體制與內容皆不統一。 所以,請注意,在此報告中以加州公立學校代表所謂的「美國」。

在這份報告中,翁婉珣負責新加坡方面的調查與彙整報告, 黃子倩撰寫了一部分南韓方面的調查報告, 其餘由單維彰調查並撰寫。

中國

有點令人驚訝地,中國的學制並不統一。 基本上仍有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在這以下有三年的學前教育 (幼兒園), 以上有三年的普通高中、中等專科或職業高中教育,授予高中或中專文憑。 再往上的高等教育有授予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生」, 以及二年或三年制的高等專科學校。再來就是碩士、博士班。 這些都與台灣幾乎相同。 另一相似點,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後三或四年,與中學階段,合稱為中等教育。

不同的是,其九年義務教育在小學與初中兩者的劃分上, 中央政府推行的是「五四制」,亦即小學五年、初中四年。 但是實際上因為「五四制」每週課時較多, 選擇性也比較多樣化,所以或許實施上有所窒礙, 因此中央就說「允許」不具備實行「五四制」條件的地區, 改行「六三制」(在 2001 年,約佔小學總數之 63%) 或甚至「五三制」; 前者與台灣相同 (六足歲入學),後者多在偏遠地區施行, 即小學晚一年 (七足歲) 入學,相當於從小二開始上學。 更有些學校實施「九年一貫制」, 猜想是小學與初中合為一所學校。 不論如何,除了「五三制」以外,都可以視為 1--9 年級的初等與初中教育。

在簡表當中所列的是「五四制」的課時。 「六三」與「五四」制的課時有相同處:

「六三」與「五四」制的課時也有差異處,如下表。
年級 節數  數學  比例
 1 六三 30 4 13%
五四 31 5 16%
 2 六三 31 5 16%
五四 32 6 19%
 3 六三 32 5 16%
五四 34 6 18%
 4 六三 33 5 15%
五四 35 6 13%
 5 六三 33 5 15%
五四 35 6 13%
 6 六三 33 5 15%
五四 34 5 15%
 7 六三 35 6 17%
五四 34 5 15%
 8 六三 35 5 14%
五四 35 4a 11%
 9 六三 33 5 14%
五四 35 4a 11%
節數:每週上課總節數
數學:每週數學課節數
a:每週另有 3 節選修課

中國的「九年一貫制」理論上需按照「五四制」排課。 因為我們現在在台灣談的也是「九年一貫」, 所以我在簡表中選擇以「五四制」呈現。 「五四制」在 8, 9 年級另有三節選修課, 應該包含選修數學, 詳情尚待訪查。

中國的小學以學區招生,但是實際情況似乎與台灣相同, 許多學童並不按照學區就讀小學。中國的義務教育法是在 1986 年公佈, 故初中考試也是在 1986 年之後陸續廢止。 但是至今仍有「重點初中」之遺緒,在城市地區更為明顯;這一點也和台灣相同。

至於高中方面, 本報告以當前最新編制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實驗)》為準。 這份方案又是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而訂。 方案中明定八個「領域」---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 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 領域下分成十五個「科目」---語文、英語、日語、俄語、數學、物理、 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技術、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 每個科目都有經過小規模實驗和討論的《課程標準(實驗)》。 為了設定數學科課程標準而成立的「國家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 從 2001 年就開始工作了, 至少有來自十所高中的數學教師參與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初步實驗。 但是這些標準尚未公開,即使放在網路上,也需要身份認證之後才能開啟。 而中國教育部主持的較大規模實驗,將於 2004 年秋季才要開始, 目前正在招募自願參與實驗的學校或教師。

新方案將高中課程分為三個學年,每學年分成兩個學期, 每個學期分成兩個「學段」,每個學段 10 週,其中 9 週授課, 1 週複習與考核。各科目的《課程標準(實驗)》應當把科目內容依類別 (橫向分類)、依層次 (縱向分類) 分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 稱為「模塊」。每個模塊應當在一個學段中完成。 通過一個模塊的考核就得到相對應的「學分」。 而學分的定義是 18 節課 (一節課 50 分鐘), 也就是一個學段內每週兩節課的學習份量。 像數學這類的學科,每個模塊應該由 36 節課組成, 也就是一個學段內每週四節課的學習份量, 考核通過後獲得 2 學分。 若某科目連續修一學期,每週四節課,就可能得到 4 學分; 在這個意義之下,新方案對於高中學分的定義大致等於大學學分, 只是大學學分每學期結算一次,高中學分每學期結算兩次。

模塊成為各科目之課程標準的最基本單位, 『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繫』, 而且課程標準將會在每一個模塊內, 具體地訂定教育目標,並對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議。 在哲學上, 『模塊的設置有利於解決學校科目設置相對穩定與現代科學迅猛發展的矛盾, 並便於適時調整課程內容,... 為學校有特色的發展創造條件』。

按照新方案,高中生的最低畢業學分要求是 144 學分, 其中必修的只有 116 學分,這還包括

教育當局強調這是一份『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方案, 看來上述兩項就是了。扣除上述三類之後,必修的課程有 93 學分, 其中數學佔 10 學分。 假設學生每週可以修 34 節課, 那麼每學年最多可得 68 學分。 可見最低畢業學分的要求並不嚴格 (台灣現行的高中課程,相當於最低 192 學分)。 假設一般高中生可以在前三個學期完成必修的數學課。

在必修學分以外,每個學習領域還有若干選修學分。 而選修學分又分成兩類:

因為還沒看到《課程標準》所以無法估計選修的數學課時。

最後提醒方案中另兩項特色:

日本

日本的教育制度相當穩定,基本上從 1953 年起建立的結構就沿用至今: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6-3-3-4 制:小學六年 (小學校)、 初中三年 (中學校, lower secondary school)、 高中三年 (高等學校 upper secondary school)、大學四年或兩年 (短期大學); 小學與初中合為九年義務教育。 在小學之前有幼兒教育,可以從三歲開始。六足歲進入小學。 與高等學校平行的,也有職業學校 (商職、家職) 和五專。 四年制的大學學業之後,可以考入「大學院」,也就是台灣的研究所啦。 大學院裡面分成修士與博士兩種課程。

從 1994 年起推行的高等學校改革,主要的精神是學科與專業課程的多樣化, 在同一個學校裡提供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後者分成農、漁、工、商、家政、護理、 科學與數學、英語或外語等等專業。 此改革方案的執行方法之一是採用學分制。

為了貫徹高等學校改革,特別是課程的一貫性與學分制度的實行, 從 1999 年起推行一種新興的六年制「中等教育學校」 (Unified Lower and Upper Secondary School), 將初中三年與高中三年合併在一起。這可能是台灣「完全中學」師法的對象吧。 日本的教育部 (文部科學省) 設定目標,要在每一個高中學區設立至少一座中等教育學校, 使得學生和家長能夠提早在初中時代選擇這種學校。 而這種學校的數量,從 1999 年的 3 所增長到 2002 年的 73 所。

日本的「完全中學」設置精神是為了貫徹高等學校改革, 但是日本的高等學校也是要經過考試入學, 那麼完全中學的前半與後半之間,應該要遇到考試。 他們怎樣處理這個制度,使得整個六年的一貫性得以落實? 我們還不知道。

日本的新課程綱要 (針對小學與初中的「學習指導要領」) 也才訂定不久: 平成 10 年 12 月 14 日 (平成元年是 1989 年,所以是 1998 年底訂定的)。 第一批教科書、以及大規模的實施, 應該是四年以後,所以也就是 2003 年才正式起跑。 究竟實況如何,還不知道。 此外,在平成 14 年 (2002) 春季開始實施 每週上課五天 的新制度, 以及 總合學習時間 的新作法,使得教師能夠更彈性地安排課程。 我們尚不十分明白「總合學習時間」究竟做什麼, 但是似乎是由個別教師自行斟酌,並且整合教材授課。 這個作法與美國加州的小學授課方式相似。

關於日本的小學課時,有以下觀察:

關於日本的初中課時,有以下觀察:

至於日本的高中,一學年仍然是 35 週,每節課也是 50 分鐘, 但是幾乎所有課程都變成 學分選修制, 日本稱每年 35 節課為一個「標準單位時間」,應該就是「學分」的意思; 不過跟大學不同的是,這些高中學分都是一學年的課。 我們猜想日本高中生一週有 34 節課,據以估計簡表中的比例, 至於總時數,也含有一些猜想的成份在內,詳列於後:

南韓

韓國的基礎教育架構分別為:小學 (elementary school) 6 年, 初中 (middle school) 3 年 (合併為九年義務教育) 和 高中 (high school) 3 年。 四年制大學、兩年制的專科大學及職業大學,以及更高的研究所學位不在此述。

自 1969 年廢除初中入學考試以來,初中招生便改為按區域抽籤分配的制度, 不讓學生自行選擇學校。 這一改變旨在消除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之間的差別, 並免除學生入學考試的壓力。 高中入學制度也於 1974 年修訂,經國家會考合格的學生, 可以按區域通過抽籤辦法決定自己就讀的高中。 這種修訂廢除了每間學校自己主持的考試,以期望高中教育具有同等的水平。 這樣的修訂,使得初中畢業後升入高中學習的學生比率也隨之增加。

整個基礎教育的課程,分成以下兩大類:

按照韓國教育部公告之英文資料,韓國的小學和初中每年上課 34 週, 不過這似乎太短了些,根據韓國僑生所言, 那份資料與實況似乎有些出入。 這並不難想像,譬如台灣的實際授課狀況與官方公告也頗有出入。 可能是扣除了考試時間,還需調查 (最好能找到一間公立學校的行事曆)。

每節課的長度,原則如下:

但是教育部容許各地學校依氣候或季節而有所調整。

每週標準授課節數如下:

韓國的高二、高三全是選修課,採學分制。 一學分代表 17 節課的學習份量, 也就是一學期內每週一節課,這個定義與一般的學分定義相同。 在數學方面,學生在高一相當於必修了 8 學分的數學, 在高二、高三最多可以選擇 28 學分的數學:

新加坡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極富彈性,重視每個小孩不同的性向與能力, 目的在使每個人的潛能得以盡情發揮,以成為未來建設新加坡的棟樑; 藉由廣泛的課程以提昇文化水準,並培育其健全的道德價值觀。 新加坡學校制度是承襲英國教育制度再加以改革而成,為雙軌制, 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系統。其特色:

新加坡的課程設計將一學年分為四學期 (terms):

  1. 每學期有 10 週
  2. 每年一月初起是第一學期,所以學年與日曆年同步
  3. 第一、二學期間,三、四學期間,各休息一週
  4. 二、三學期間大約休息四週
  5. 第四學期後大約休息六週
在課時方面: 各階段的教學大綱則參見下表:
教育階段 學年 學習內容
小學
(Primary Education)
六年
(1--6 年級)
修讀英文、數學、華語、科學, 於六年結束後參加會考,決定須進入哪一種中學。
中學
(Secondary Education)
四年
(7--10 年級)
有七種課程,即英文、華語、外國語文 (泰文、越南文、中文、法文)、 數學、科學、地理、歷史、文學史。
大學先修班
(Pre-U)
二年 進入正式大學之準備課程

新加坡所有的學童皆應受十年正規教育,小學自六歲開始,為期六年, 主要教學科目為:英文、數學及母語。 新加坡把小學又分成兩個階段:

小學六年級結束前,學生都要參加小學離校考試 (PSLE), 以便鑑定孩子的學習能力, 把他們分配到適合的中學課程就讀。 由於「因材施教」的教育政策, 新加坡將中學分成特別課程、快捷課程或正規課程。 新加坡稱這種學制為「分流教育」, 目的就是讓孩子接受最具效率、最適合個人學習能力與興趣傾向的教育。

特別課程和快捷課程為四年的課程,正規課程則為五年的課程。 不知道第五年是否還是義務教育? 各種課程的大綱如下表。
特別/快捷課程 課程類別 科目
一、二年級 基本 英文、母語、數學、普通科學、文學、歷史、地理、圖工、 設計與工藝、家政。
三、四年級 基本 英文、中文、數學、一門理科課程、一門文科課程。
選修 至多四門符合他們學習能力和興趣的選修課程, 包含數學 (Additional Mathematics)。
正規課程
(學術)
課程類別 科目
一、二年級 共同 英文、母語、數學、普通科學、文學、歷史、地理、圖工、 設計與工藝或家政。
三、四、五年級 必修 英文、母語、數學、人文和 2 - 4 門選修。
選修 人文科、科學及其他實用性科目,如食物與營養、服裝和布料、 設計與工藝、會計和商業原理 (針對四、五年級)。
正規課程
(技藝)
課程類別 科目
一、二年級 共同 英文、基礎母語、數學、電腦應用、技藝課程、家政、社會課程
三、四、五年級 必修 英文、基礎母語、數學、電腦應用和 1 - 3 門選修。
選修 技藝學習、科學、食物與營養、美術與設計、商業管理原理等。

另外,中學課程裡均包含非考試科目:公民與道德、音樂和體育。

在完成中學教育的特別或快捷課程之後, 有資格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O 級證書會考 (GCE'O')。 而參與正規課程的學生則可以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N 級證書會考 (GCE'N'), 通過後可選擇是否要繼續修讀第五年的中學課程, 第五年結束後又可以參加 GCE'O' 檢定。

在 GCE'O' 考試後,依據其性向和條件, 可以繼續中學後的技藝學院或商學院、大學先修班或專科學校。 在那之後,可以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A 級證書檢定 (GCE'A'), 甄試結果可決定學生是否有資格繼續大學教育。

因為新加坡的教育官方網站並沒有課時方面的資訊, 所以簡表中統計的課時,是從某些公立學校的實際課表統計出來的: 包括 Bedok West Primary School、Anderson Primary School、 Chua Chu Kang Primary School、 Bishan Park Secondary School、Si Ling Secondary School 和 Xinmin Secondary School。 此外,我們由課程安排表可觀察出,特別與快捷課程三四年級選修課程包含了 Additonal Mathematics , 此階段學生所修習的數學課時會因人而異了。

新加坡學制中,學生年齡相當於 11 和 12 年級的學校是大學先修班, 尚未調查這些學校的課程狀況。

美國

美國是個很大又很尊重地區獨特性的國家,所以要談整個美國的數學教育, 似乎需要另一項專門研究了。在此我們劃地自限,只想調查美國加州的現況。 而後發現就算在加州之內有一套公定的「課程標準」,但是這套標準只行於公立學校, 而這套標準之內仍然保留非常多的地區、學校或教師自主的空間, 從一個學區到另一個學區都可能稍有不同。 目前這份報告又特定以加州的 聖荷西學區 (San Jose School District) 為訪查對象, 其中許多訊息是透過與單曉雯的電話訪談得知。

美國的 13 年義務教育從幼稚園 (Kindergarten) 開始 (五歲入學), 小學五年 (Elementary School: 1--5 年級), 初中三年 (Middle School: 6,7,8 年級), 高中四年 (High School: 9--12 年級), 合稱為 K-12。幼稚園以下的 preschool 和高中以上的高等教育,則需自費。

政府規定的每年授課天數是 180 日,每週五日,相當於一學年 36 週。 並沒有明顯的「學期」:以 2003-04 學年為例, 從 2003/08/27 開始,至 2004/06/16 結束, 中間扣掉幾天零星的國定假日,又扣掉兩週 Holiday Break、一週 Winter Break、 一週 Spring Break,恰好上課 180 日。 在課時上,各校擁有極大的彈性,因此必須訪查個別學區、甚至學校, 才能獲得具體的資料。

在小學方面,以 Graystone Elementary School 為例, 根本不以一節一科目為授課單位。 譬如小五學生每天只有三「節」課,第一節 130 分鐘、第二節 75 分鐘、 第三節約 100 分鐘。教師主持整個課堂的活動,並分配各種學習的時間分配。

以 Graystone 小學為例,其數學時數頗高。 雖然教師可以混合各種教材授課,課表上也沒有硬性規定哪一節要教什麼主題, 但是原則上 每天 都有一小時的數學學習活動。 讀者想必明白,美國的小學教師教數學的方式與台灣大不相同, 他們的數學課通常有許多的活動設計, 可能也伴隨著閱讀、書寫或其他的文化學習。 這份報告參考了一位二年級教師和一位五年級教師公告的每日課程進度 (daily schedule), 的確發現她們都明訂了每天一小時的數學學習時段。

至於初中和高中 (6--12),仍然每年上課 180 天,每天一節 (period) 數學課, 每節 50 分鐘。 但是因為學制之自由,有些人可能根本不選數學課, 有些人可能通過檢定就跳過了某些基礎課程。 同樣也是因為官方並無明確規定課程時數 (或者有,但是沒在網頁上找到), 所以在初中方面我以 San Jose 學區的 Bret Harte Middle School 為實際的調查對象。 她每天安排六節課 (午前四節、9:27 才開始,午後二節、15:45 放學), 正常來說,每個學生每天有一節數學課,這包括了以下幾種可能:

但是每週有四天早上,在第一節課的前一節, 提供數學補救教學 (只有需要輔導的學生才參加)。

在高中方面,我們從 Willow Glen High School 取得課時之樣本, 基本上一天七節課,不過每節課的長度不一,平均來說還是可以估計為 50 分鐘。 從 Leland High School 參考課程內容,高中四年必修三年數學, 所以有些學生可能在高四不修數學。 正常來說,每個學生每天有一節數學課,這包括了以下幾種可能:

  1. 必修的課程:
    • Algebra 1/2 (8--12 年級適用) 或者 Integrated Math Course I
    • Geometry (8--12 年級適用) 或者 Integrated Math Course II
    • Algebra 3/4 (10--12 年級適用) 或者 Integrated Math Course III
  2. 選修的課程:
    • Math Analysis (有一班 Honors class)
    • Advanced Computer Programming
  3. 選修並且可以獲得大學學分的課程:
    • Calculus
    •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一門特殊的數學課,開在正式上課前一個小時,由外來的大學教授擔綱

根據一位有十年以上教書經驗的華裔數學教師 (專教八年級) 的說法, 美國的數學教師經常參考新加坡的教材或素材。我們可能要留意這個意見。

台灣

對於其他國家的數學教育現況,我們不得不從「官方」資料調查, 並盡量尋找管道取得較為實際的資料。 但是對於台灣,似乎除了「官方」公告的標準之外,更應該取得實際資料才對。

譬如說,台灣 官方公告 的小學和初中每年上課 40 週,每週 5 天。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包含所有的段考、期末考與零星的國定假日, 一年至少要扣掉 15 天,所以實際授課應該算是只有 37 週。 我們也都知道,每學期小學生都提早一週考期末考,考完之後還是上學, 但是都在自由活動。所以,台灣的小學生大約每學年只實際上課 35 週。 更細節一點,小六學生稍早畢業考,故小六學生實際上課約 34 週; 初三學生因為參加學測,所以實際上課約 33 週。

以上是一方面的現實,但另一方面呢,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校內輔導與校外補習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這又使得調查台灣學生實際的數學課時更加麻煩。 因此,我們特別在此聲明:在這一份報告的簡表中, 我們只列根據「官方標準」所作的統計,暫時不理會實際狀況。 後者將在後續的報告中呈現。

實施九年一貫之後,允許各校上課時數有些彈性, 但是學科領域 (亦即國、英、數、史地、公民、生物、健教、理化等) 的總時數是固定的,其他如鄉土教材、電腦則容許彈性。 在學科領域中,每一科的授課量也有所佔比例的彈性,例如數學課應佔 10%--15%。 在非領域課程的稀釋之下,數學課佔總課時的比例只有稍低, 所以在簡表中全部列了 13%。

在小學和初中部份,我們假設以數學所佔領域比例的最大值:15%, 再四捨五入當作每週的數學課節數。 在簡表中,我們按照官方標準,以小學每節課 40 分鐘、初中每節課 45 分鐘、 高中每節課 50 分鐘,計算一年數學總時數。

至於台灣的高中課程,根據政府的「官方」公告看來, 有許多難以理解的不一致性。茲舉例如下:

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這本官方文件裡
出處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實施要點」的 [高級中學教學科目及每週節數表]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總綱」的 [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及每週節數表] 「高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時間分配的部分
數學
必修
部份
  • 高一每週 4 節
  • 高二每週 4 節
  • 高三每週 0 節

  • 高一每週 5 節
  • 高二每週 5 節
  • 高三數學甲每週 6 節、數學乙每週 4--6 節
數學
選修
部份
以下選修節數分給各科選修課:
  • 高一每週 0--4 節
  • 高二每週 4--8 節
  • 高三每週 15--20 節
  • 沒說高一
  • 高二每週 0--6 節,另外說幾何學與電腦各 2 節,排在高二或高三
  • 高三每週 17--19 節,另外說數學甲 6 節、數學乙 4--6 節

在簡表中,我們採取「高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說法, 以一年 40 週 (事實上有些學校每年上課可達 42 週)、 高三數學乙每週 6 節為準,如此計算了總時數。 其實大部分高中在三年級都會少掉四、五週的課程, 因此高三的每週數學節數雖然略高,但是實際上課總時數卻不見得增加。 至於比例,則以《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所訂之每週上課節數之上限 (高一 33--37、高二 33--37、高三 30--35) 計算。

附記

其他國家的數學課程時數並非這次調查的目標。 但是在搜尋資料過程當中,恰好也得知了某些國家的作法,一併在此附記。

英國的教育制度向來交給地方較多的彈性, 高等教育尤其如此。近年來因為普及化以及靠著政府資助的比例漸增, 所以英國政府對於教育的「管理」也就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而英國雖然不大,實際上也類似台灣頗有族群問題,而他們早就以「國協」方式統合。 在國協之間,其實教育制度、理念與課程標準都不盡相同。 但是,如果我們拿英格蘭之政經地位較高的地區來看, 則他們也如同美國加州一樣,每天有一堂數學課 (週一至週五), 每堂課的時間,從低年級的 45 分鐘到高年級的 60 分鐘不等。

英格蘭的強迫義務教育共 11 年,1、2 年級稱為 Key Stage 1, 3--6 年級稱為 Key Stage 2,7,8,9 年級 稱為 Key Stage 3, 最後 10、11 年級稱為 Key Stage 4。 Key Stage 4 結束時有全國 (至少是全英格蘭) 檢定測驗, 測驗後拿到幾種不同的證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 Key Stages 1,2,3 結束時, 也都有全國標準測驗 (在小學二年級就考試! 但是「教育部」解釋說這個階段的考試原則上在個別教室內, 由原任教師主持,盡量不以紙筆測驗為主,盡量不給兒童壓力。) 而這些測驗都包含了英文 (他們的國文) 以及數學, 在數學中,Key Stages 2 和 3 更明白規定『心算』(Mental Arithmetics) 能力的測驗。

法國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在內,向來是中央集權管理的。 我現在只知道在國小階段,每週授課總時數是 25 至 26 小時, 而數學時數是每週 5 至 5.5 小時。 依此計算,數學課程的時數 (在小學階段) 應該佔 20% 左右吧。 法國人經常自豪於他們的數學, 甚至於有人認為數學是法國的民族產物 (除了希臘以外), 所以,其他階段的數學課程大概也不會少吧。 法國數學課時的比例水準,應該和加州、新加坡、英國都差不多。

參考資料

  1. California Dept of Education, "Grades Eight Through Twelve Mathematics Content Standards," http://www.cde.ca.gov/standards/math/grade812.html
  2. 陳明敏,"中國大陸之學制、行政組織與課程", 國際與比較教育資料中心, http://www.ced.ncnu.edu.tw/E/china/china.html
  3. 符碧真,"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師專業成長---從第三次國際數理科調查報告 The Teaching Gap 談起", 《九年一貫與師資培育》,師資培育發展促進會,五南,2003, pp155--174.
  4. Graystone Elementary School, "Calender and Classroom Pages," http://graystone.ca.campusgrid.net/home
  5. Japan MEXT,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http://www.mext.go.jp/english/org/formal/05d.htm
  6.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教育部, ISBN 957-00-7470-1,1996。
  7. Ko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ime Allotment standards," http://www.moe.go.kr/English/PDF/SchoolCurriculum/curriculum-3.pdf
  8. 匿名,"韓國教育制度",中韓交流廣場, http://apollo.mokpo.ac.kr/~china/kr-edu.htm
  9. 日本文部科學省,"初等中等教育--學習指導要領",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youryou/index.htm
  10. San Jose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2003--2004 SJUSC Instructional Calendar," http://www.sjusd.k12.ca.us/District_Information/Contact/yeardistrictcalendar.html
  11.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http://www1.moe.edu.sg/ce/
  12. Siong, C-C, "Time Table," http://www.moe.edu.sg/schools/bpsians/Teachers%20Home%20Page/Chia%20Webpage/
  13. 王如茵,"日本之學制、行政組織與課表", 國際與比較教育資料中心, http://www.ced.ncnu.edu.tw/E/japan/japan.html
  14. 中國教育部,"中國基礎教育概況",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http://www.edu.cn/20010823/208327.shtml
  15. 中國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 和語文等十五個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的通知",2003/03/31, http://www.moe.edu.cn/base/jckecheng/14.htm
  16.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Our Mission," http://www1.moe.edu.sg/educatio.htm
  17.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Primary Education," http://www1.moe.edu.sg/primary.htm
  18.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Secondary Education," http://www1.moe.edu.sg/secondary.htm

致謝

  1. 單曉雯,San Jose 居民,小五、小二學生的家長, 提供關於 San Jose 地區學校的實際狀況,並協助訪問當地中學教師。
  2. 郭嘉慧,台北市萬芳高中教師,提供高中之課程實施現況。
  3. 謝秀宏,桃園縣平鎮國中教師,提供國中、國小之課程實施現況。
  4. 黃子倩,輔仁大學畢業生,協助調查韓國教育現況。
  5. 姜秀日,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韓國僑生,提供韓文網頁之口譯與個人經驗。

[ 回上層 ]

Created: May 24, 2003
Last Revised: 2003/05/28, 2003/06/06, 2003/06/09, 2004/05/21
© Copyright 2003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