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較少關注韓國的數學教育,但韓國是一個同屬「儒家文化圈」的社會, 而且我們可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韓國「文憑至上」的社會壓力比臺灣更甚, 韓國高中學生承擔的考試與升學壓力可能是世界第一。 因此,我們似乎認為韓國教育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但是我們別太驕傲了, 最近開始實施的「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其實就是韓國的措施; 我們以後再談學習歷程檔案,現在先看看他們的「數乙」試題。我上次研究韓國的數學課程,是在 2004-5 年間, 帶領研究生參與陳宜良教授的國際比較研究團隊。 韓國的研究結果如下文,這是我對韓國數學課程的基礎知識:
- 韓國 2021 年大學入學考試數學乙型試卷(韓文)
- 韓國 2021 年大學入學考試數學乙型試卷(中譯)(黃誌鉉翻譯,單維彰修訂)
- 黃子倩(2005)。臺灣與韓國之十二年數學課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全文〕
先說明一些背景。 韓國「大考」的正式譯名是「大學修學能力試驗」,簡稱「修能」考試。 在大學入學前一年 11 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四舉行;大學通常在 3 月 3 日開學。 一天考完的精神和肉體壓力可想而知,而 11 月中旬在學期當中考試, 課程進度所受的擠壓也可想而知。 必考科目有四:韓語(100 分鐘)、數學(100 分鐘)、英文(100 分鐘,前 25 分鐘考聽力) 和韓國史(50 分鐘),另加三科選考(各 50 分鐘); 前兩個選考科目看起來一共有 17 科(不算技職高中畢業生的選考科目), 第三個選考科目是第二外語(無聽力測驗),有包括漢語、日德法西在內的 9 科。
因為學生的前兩個選考科目,只能在同一個領域裡面選兩科(社會領域、科學領域), 所以也不算太自由。 可是相對於我國的「學測」把社會、自然領域試題混成各一科, 而 111 年之後的「指考」又只提供 8 門考科(先把「數乙」算進去), 韓國學生算是有較多選考科目,而韓國的大學也有較多可參採的科目。 我特別要指出,選考的社會領域包含「經濟」、「法政」、「社會與文化」三科, 我國把它們混成「公民」一科。 因為數甲(理科)和數乙(文科)已經在同一時間考試, 領域的劃分又很絕對,所以韓國高中生在高二是徹底分流的。
韓國 1-10 年級的數學課程是全國統一必修的,高二、高三的數學則全是選修。 其實 108 課綱的「總綱」本來也想要這樣安排高中數學課程, 但我國課綱為了關照多種數學需求學生的素養,把必修延長到了 11 年級, 並分成 A、B 兩類課程。 韓國高二、高三的選修數學共有六門課:
數學Ⅰ(8 學分)、數學Ⅱ(8 學分)、微積分(4 學分)、機率與統計(4 學分)、 實用數學、離散數學但是別誤會了,其實《數學Ⅱ》就已經包含基本的多項式微積分。 所謂《微積分》增加了三角函數以及更深的數學命題、更多的應用。 而「數甲」和「數乙」的命題範圍分別是:
數甲:數學Ⅱ、微積分、機率與統計可見他們的「數甲」和「數乙」考科內容也有三分之二的重疊, 必須在「深度」與「數學成熟度」上作分別。
數乙:數學Ⅰ、數學Ⅱ、機率與統計
對於「跨考」生,我們為何要「防範」他們? 只要他們是憑本事考試,就讓他們考啊。 中央大學資管系有一為前輩,范錚強教授,總是說我們平常做什麼都像打麻將: 「防著上家,守著下家」,結果是我們大家全都一事無成。 因此,我的個人意見是:出數乙應有的試題,不理會跨考生。
我認為大考中心絕對不該做的是:
為防自然組跨考生得高分,故意提高數乙試題難度。如果這樣做,才是真正對數乙考生的「不公平」待遇。
大考中心可以考慮以下幾種策略,其中之一是:
像韓國一樣,把數甲、數乙放在同一時段。這個作法不符合過去「聯考」時代留下的「傳統」。但是一則聯考早就該走進歷史了,二則因為不再分組考試、分組分發,彼一時而此一時也,何必固守一個古老的「傳統」?但是其實我個人不贊成這樣做。 我認為勸學生不要跨考,是升學輔導的工作;而學生如果真的要付出努力考兩科, 應該給她/他公平的機會。
如果主事者不敢「撚虎鬚」而衝撞社會期望,那就應該要
堅持使用原始分數。如果自然組跨考生獲得很多滿分或高分,也要讓社會組的學生同樣有機會獲得滿分或高分。不要用的級分制,它真的有可能讓不在最前端的社會組考生獲得較低的級分。
其次,我認為這份「數乙」試卷每一題都是「直球」,命題可以說是非常「光明正大」的。 這份試卷的第一頁(8 題)簡直都不可思議地簡單, 他們的第 1 題在「比例上」甚至比我們的「國中畢業會考」第 1 題更簡單:
1. \(\displaystyle 3^0\times 8^{2/3}\) 的值是
(1) 1 (2) 2 (3) 3 (4) 4 (5) 5
這份試卷所有關於多項式函數的題目,全都是三次或四次函數,也全都涉及微分。 這項目標,倒是跟我們的「數乙」有點類似。涉及四次函數的題目,也是一記直球:
6. 對於函數 \(f(x)=x^4+3x-2\),\(f^\prime(2)\) 的值是微積分類型的題目共有 12 題(其中 1 題屬連續性),佔 40%,顯然是命題重點。
(1) 35 (2) 37 (3) 39 (4) 41 (5) 43
機率和統計有 5 題,佔 1/6,題目可謂「不少」,而且散佈在試卷中,並未集中。 他們有「真正的」正規分布問題。
從試題看得出來,韓國至少還保留了三項被我們刪除(弱化)的主題:
我特別注意到另一件關於組卷的現象: 《數學Ⅱ》的學習內容包括空間向量,理論上它是「數乙」的命題範圍。 但是 2021 年這份「數乙」試卷,並沒有出現空間中的直線、平面、向量的試題。 我不知道這是否為今年的特殊現象? 確實,對社會組的「數乙」考生,可以放過他們這個主題。
今年韓國大約有 15 萬人參加了「數甲」考試,31 萬人參加了「數乙」考試。 兩份試卷的原始滿分各為 100 分,但韓國也用「級分制」, 他們用標準的 z 分數算法,將原始成績轉換為「標準九分制」 Stanine, 從高到低為等第 1、2、...、9 的理論分布如下圖:
5.19 6.34 12.43 16.26 20.00 17.65 13.60 5.01 3.52可見各等第的分布頗接近理論值,也就是說這份試卷雖然看起來都很「直白」, 但學生的成績仍可以是正規分布的。 這份試卷很值得我國「大考」的試題與組卷參考。
如果有太多自然組學生跨考,成績分布就可能不正規 (這個假設需要驗證),因此我認為應該採用原始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