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貢獻以下這本書的全文掃描。
王卓然(1923)。中國教育一瞥錄。上海市:上海商務印書館。 [全書掃描]
(中央大學文學院學士班助理邱峻嘉先生掃描)
在國際名聲上,孟祿(Paul Monroe, 1869-1947)可能是次於杜威的第二把手, 但是就師資培育、教育行政、教育成為學門而言, 孟祿可能是對美國當今教育實況影響最大的人。 他先在教育史上建立了卓越的學術地位,然後考察了世界多處的教育實況, 可謂在時間的縱軸和地理的橫軸上,唯一有機會兩者兼修的學者。 他在遠東的考察對象主要是菲律賓(它相當於美國的殖民地), 到中國來只能算是他短暫「繞道」的插曲。 那相當於民國 10 年第一學期的時間內(北洋政府時代), 他旋風式地走訪中國 9 省,以當時的交通條件來說,真可謂神速。 孟祿留在中國的最顯著遺產,就是 6-3-3 學制。
孟祿訪華的邀請人/單位是「實際教育調查社」, 事實上這個社團就是為了邀請他來踏查中國之教育而成立的。 此社團的主要任務與成就,是為孟祿訪華募資與安排行程; 募捐的目標是一萬三千美元,「不數十日間」認捐的金額即已達標, 且在民國 10 年 9 月 10 日孟祿抵達北京時,已經實收八千美元,「可見中國人對教育未嘗不熱心。」 調查社在當年 12 月就與其他志同道合的社團合併為「中華教育改進社」, 《中國教育一瞥錄》便是改進社發行的。 改進社持續活躍了若干年,至國民黨「北伐」之後式微。 北伐可能也是迫使郭秉文去職東南大學校長的政治原因,他卸任後短暫擔任了「改進社」的社長,社團式微之後便在紐約與孟祿等人創辦華美協進社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並成為首任社長。
孟祿的調查報告與各地的迴響、時賢的詮釋與思考, 發表其他較為「正式」的文章、書籍裡。 這一本《中國教育一瞥錄》只是孟祿系列文獻之一。 我認為它的珍貴性質在於「日記式」的敘事, 其價值不在教育而已,而是用文字替那個時代的人物風情(學校即景、交通與城鄉即景、人物即景),留下一幅一幅的快照。 這本書留下了孟祿與閻錫山、張作霖這些人物的對話記錄, 讓我們對於所謂「軍閥」的認知,提供了另一扇觀察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