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維彰拉丁日記

2003-01-08

QVI ESTIS 也是 Who are you 的意思,不過這時候是複數了。 注意這個 I 發長音。

週日向師涵說拉丁文 sum 放在句尾,好像「倒裝」。 她立刻說那應該翻譯成「是也」。 好感動,因為上星期我也是這樣想的。 拉丁文使用的時間相當於中國周秦漢唐這段期間, 理應翻譯成古文。而 FILIVS SUM 譯做「子是也」、 FILIA SUM 譯做「女是也」不都很美妙嗎? 我當初之所以沒有選擇這樣的翻譯,就是發現了單、複數在拉丁文中的差異。 似乎古代的中文也沒有這樣對應的差異。 因此西文與中文的根本文化差異,兩千年前就看出來了。 考慮這些因素,才決定不要自找麻煩,將拉丁文翻譯成古文固然是個有創意的點子, 不過實在不宜貿然執行啊。

要回答 Qui estis? 這個問題,就得用到 SVMVS 或者 sumus,就是 we are。 難道譯做「皆是也」嗎?好像也可以。

舉一個無聊的例句吧:

Quis es? Flavius sum.
Qui estis? 臺灣人 sumus.

我用來自修拉丁文的讀本之一,是 Barbara Bell 寫的童書 MINIMVS starting out in Latin。頗可愛,但是不知道是否真的適合兒童? 我猜想童書比較好看,所以從它開始。 MVS 或者 mus 就是老鼠,minimus 就是小老鼠。 牠是 Flavius 與 Lepidina 家中的一份子, 而他們住在「英倫長城」附近的羅馬人駐紮地 VINDOLANDA。 那邊的人被詢問 Qui estis? 的時候,可以回答 Vindolandae sumus 也就是「我們都是 Vindolanda 人」。 拉丁 AE 發音如 fine 中的 i。

古羅馬人不可能知道臺灣的存在,因此拉丁文應該沒有臺灣的名字。 所以,我擅自將臺灣取個拉丁名字:TAEVANA, 那麼,前面那個例句就可以繼續了:

Qui estis? Taevanae sumus.


[Prev] ‧ [Up] ‧ [Next]
Created: Jan 8, 2003
Last Revised:
© Copyright 2003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