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別冊

前言

所謂「別冊」就是正規教科書以外的搭配讀物,但它並不是讓人刷更多考題或背更多公式的參考書,而是配合課程進度的延伸學習。有人說,學生連「正冊」都不讀了,哪還會讀「別冊」?我說,學生以前不曾有「別冊」可讀,所以沒讀過「別冊」,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別冊」有沒有幫助呢?

這一本「別冊」的最主要內容,是搭配課本進度,補充說明「為什麼要學習」國中階段的各項主題?這些主題在不久的將來有什麼用?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可是又有人說,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足,沒人會讀這麼多字(而且沒有彩色圖片)的一本書。我說,閱讀素養並不完全是國文教師、英文教師的責任,而且國文教材、英文教材對於數理方面的閱讀素養培育,未必有幫助。所以,我並不認為學生應該先具備閱讀能力而後讀這本「別冊」,相反地,我認為學生可以因為閱讀這本「別冊」而提升數理方面的閱讀能力。此外,我認為數學教科書裡的色彩並沒有智識上的意義,各種漫畫插圖也無助於提升閱讀理解,所以這本「別冊」缺乏彩色漫畫的事實,理論上並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意願。

對教師同仁(閱讀指導者)而言,作者在這本「別冊」裡實踐他對數學教育的主張,包括:

並嘗試以「知行識」之架構來規劃每一課的學習目標。為了闡明這些隱藏在文本背後的理念,原則上搭配每一課提供一篇教學說明(類似教師手冊);為節省紙張,教學指引並不出版,直接以數位文件的形式公諸於世,請教師們自取。

整本「別冊」分為16課,作為國中一年級(7年級)第一學期20週的課外閱讀材料;扣除開學之初的準備期,以及「專心」準備校內定期考的時間,大約可以提供學生每週學習一課。陳玉芬老師於109、110學年在新北市明德高中國中部,為這本「別冊」做過實驗教學,並據以修訂內容。根據前述經驗,作者認為每課所需的自行閱讀時間約為25分鐘,若能有教師15-20分鐘的指導時間,陪伴初入國中階段的七年級生培養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以及澄清一些數學新概念,學習成效應會更佳。如果有更多時間可用,則建議用來討論課後的問題。

如果將「別冊」作為自學讀物,則請注意:(1)「別冊」的學習內容並不完整,請讀者自行確保學到了數學課程綱要所列的學習內容,並自行練習以達適當的精熟程度。(2) 對於初學的自學者,還是建議能有一位指導者,家長、兄姊或外聘家教皆可;請指導者閱讀「教學說明」。

[ 回上層 ]


Created: Sep 7, 2021
Last Revised:
© Copyright 2021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Home Page]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