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登山履歷

登山曾經是我幾乎唯一的體力活動,所以當然也是我最愛的活動。 但是因為許多內在或環境的因素,使得我在 22 歲左右中止了這項活動。 初回中央大學任教的時候,本來打算重新加入中央的山社活動, 也的確參加了三回(還記得是無耳茶壺山、慈母孝子峰、桃源谷), 不過還是不了了之。直到 2001 年初,年近四十的時候, 突然驚覺以前靠著登山所積蓄的體能已經即將耗盡。 人人都說我該運動,但是我實在除了登山以外不愛其他的任何運動。 於是,一個幾乎二十年不曾運動的人,回到山上了。

因為用網頁來寫日記的習慣已經不可遏止, 所以開始了這張網頁。 以下分兩項紀錄我的登山履歷,再以獨立一頁整理關於登山的文獻。 圖片會陸續補上。


追憶

緣起
那是在弘道國中的三年級,完全不記得起源,只記得受到《野外》雜誌的吸引, 除了來自山裡的文字和攝影之外,也深深佩服當時社長每月一篇的刊頭語。 印象中,當時詳讀了三種雜誌:野外、音樂與音響、一本忘記標題關於攝影的雜誌。 音樂與音響裡面,無心柳的發刊辭也是我非常佩服而且按時閱讀的文章。 野外的發刊辭是社長韓漪寫的,他後來收了野外雜誌社到美國安享晚年, 還在加州灣區的 Temple City 成立了華人登山會

也許是為了實驗吧,我的第一次健行活動是跟隨野外雜誌社舉辦的鼻頭角健行。 當時已經可以踩在如今 2 號省道濱海公路的礫石路基上, 但是路邊懸在垂崖上的棺木或骨灰罈子都還在, 而且那顆突出如希臘鼻樑的懸岩也還在。 後來開路的時候炸掉了那個鼻頭,再後來報章雜誌介紹鼻頭角的時候, 不知道從哪份資料開始,都說是因為鼻頭半島突入海中如鼻頭而得名。 我不相信一個世紀以前的鄉民會以天空鳥瞰的地形來命名自己的鄉園, 何況我實在看不出來那突入海中的半島哪一點長得像鼻頭?什麼動物的鼻頭?

後來,我在班級內的名次就開始下滑,家長老師都來勸阻我登山。 就停了一陣子。 聯考一結束,我就約了三位同學: 李俊呈(他後來又陪我登山了三年), 張翔(那段時間最好的朋友), 王澐山(去讀了軍校), 一起去北橫大漢橋下、大曼一號攔沙壩附近游露營, 次日走到上巴陵去吃梨子。 夜裡潺潺不斷的水聲,晨曦中仰望如虹的大漢鋼拱橋, 在四個初入青春期的少年心中,激起了對於未知之人生與大自然的浪漫憧憬, 至今印象鮮明。 上述三位同學,分別都在網路上讀到了這篇,陸續跟我聯絡上了。

【至於我加為何突然出現那些雜誌?我的印象是舅舅拿來「借放」的。 後來我向他求證,他完全不記得這回事;我問媽媽,她也不記得了。 總之,國中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我家突然出現三堆雜誌,各有三年甚至更多的年份。 我在那個暑假讀完了全部的雜誌內容。回想起來,我在踏出登山的第一步以前, 已經熟悉了像林文安、邢天正、丁同三這些人的文章, 並且熱切地讀了姜禮任的登山裝備專欄。】

建中時期
對我來說,進入建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登山社報名。 我參加了所有登山社活動,還拉著高中密友姜易成與李俊呈一起來。 在一次巴陵 -- 烏來縱走的訓練之後,高一的元旦假期 (民國 67 年元旦) 第一次出動高山隊伍。 那是輕鬆簡便的入門路線:雪山東峰線。 還記得來回宜蘭與武陵農場的班車上,苦無立錐之地, 我蹲在背包疊成的高台上,縮著脖子以免撞著車頂; 宜蘭與思源之間是石子路,顛得可厲害,在南山村暫停時, 有人忙著吐,有人忙著拿水管沖掉滿髮滿臉的灰沙。 而雪東線的山路,可以被人串鋪滿似的;到了 雪山東峰 [1] 已經有雪,三六九山莊更是擠得水洩不通(因為當時還有救國團的青年自強活動隊伍)。 正如預期地,我們撤退了。

高一寒假之初,我報名參加了由滑雪協會主辦的滑雪訓練營,為期七天的, 在合歡山滑雪場舉行。在電影裡面看到人們優雅地坐著纜車上到雪峰, 然後輕飄而下。我們則是氣吁吁地呼吸著三千公尺的稀薄空氣, 往上爬個幾十公尺,然後連滾帶爬地下來。 不過我很快掌握了煞車和轉彎的基本技巧。

寒假的另一次活動,是到岡山拜訪父執輩的登山健將楊百齡先生。 據說他是當時登山界稱呼「八大金剛」之一。 他本來要在春節期間帶我登北大武山,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路不通, 就轉而把我帶到三地門深處的一處山地人部落, 住在酋長家裡,牆壁上還掛著弓箭。 我見識了好美好美的卑南族公主,也嚐試了好香好醇的小米烈酒。

高一暑假初期,大我三屆的謝世枋、秦立凱學長 (當時分別在清大與政大),回來帶我們一批新生做幹部訓練, 最終的活動就是登南湖大山。 一路上,小凱的收音機就播放著鳳飛飛的「霧來了」, 而山上就如歌詞所唱的、雲深露重。在南湖圈谷淋了一夜的雨, 帳篷內點滴到天明,再加上前一晚囫圇吞下的冬粉造成每個人的腹痛, 我們就撤退了。我後來知道,小凱一直到大四第六次登臨,才把北一段走完。 這一趟路,只登了 審馬陣山 [2]

暑假後期,五個人一夥再去走雪東線。這次天氣良好,順利登上 雪山 [3]。 下山返回武陵農場時,我扭傷了右腳踝,易成說它「腫得像蠻頭一樣大」。 這個傷,後來一直跟著我,一不小心就會再度受傷。 本來打算在武陵山莊住一宿然後再登四秀,因為我受了傷,而且得知有颱風要來, 所以就只有劉肥和薛呆單攻了桃山。

高一這一年,我在建中山社上了許多課,尤以歐陽彥正學長 (當時在台大, 現在也在台大:資工系教授) 的定位與地圖判讀印象最深。 此外,因為學長們 (郭建亨) 的引薦,結識山岳協會的一些前輩, 開始攀岩訓練,我們經常在星期三小週末的下午, 趕往北投或南、北勢溪方向的岩場練習。 何中達學長雖然在高二才加入登山社,但是對於攀岩特別熱衷, 成為我的上一屆中,山社的中堅份子。 而我這一屆同學中,攀岩最有天份的是薛維中。

高二上學期我擔任社長。期初,我寫了一封長達三頁稿紙的信, 上書建中校長,請他同意登山社不必參加校運會,改以登山活動代之。 詳細內容我當然忘了,但是記得寫得很認真,說了許多道理, 不過遞出之後還是忐忑不安。結果,在頗短的時間內,校長批准了。 他沒有多說什麼,所以我並不知道他究竟有何看法,只是答應了我的請求。 這是我在建中獲得的一次最好的教育:只要我說得出道理,就連校長都可以說服。 因此,高二這年的 12 月 6 日校慶,我就帶著 15 名社員再走了一趟雪東線, 天氣非常穩定,整日清朗無雲,全員登頂。

高二的寒假有一件大事,我和許多建中山社的同學、學長, 參加了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主辦的雪地攀登訓練, 教練團是『雪岩俱樂部』之次團體,為期十二天,在玉山北峰測候所附近舉行。 當時雪況豐富,各種訓練課程執行得順利。在先遣隊到達之際, 正好發生一起主峰北壁墜落意外,一位小姐從主峰附近沿著北壁雪溝一路摔了下來。 我們的先遣隊於是成了救難隊,謝世枋是主力之一,不過我走到的時候事情已經結束了。 能夠持續在玉山的雪地上紮營十天,每日晨昏細看玉山的冰雪肌膚, 實在是難得的享受。因為以訓練活動為主,所以這次只順便登了 玉山北峰 [4] 而已。我們取八通關古道來回,還記得回到東埔某旅社的當晚,我自己吃了八碗飯, 全隊更是吃得讓老闆娘出來討饒,她說我們把她店裡的所有東西都吃光了, 求求我們別再吃了。

【97-03-16 補記】我在網路上幸運地看到 張文溪先生的部落格 他是我在建中時期的登山導師,跟著他見識了許多技術攀登的前輩, 前面寫的雪訓也是他帶我們參加的。 跟張老師聯絡上,感到十分興奮,他特別提醒我,那個雪訓是民國 68 年舉辦的, 至今恰好即將滿 30 年了。哇,三十年耶,我自己也快要成為活標本了。 張老師正在部落格裡整理舊作,讓我們一起欣賞吧。98 年 7 月, 張老師找到一批「失而復得」的老照片,掃瞄後送我兩張,如右側。 一張是團員合照,一張是冰斧操作的課程。 我自己都不確定能認出自己,大家就隨便看吧。

高二的春假,我偕同易成和俊呈去登武陵四秀。 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背負三十公斤裝備的經驗了。 因為雪況良好,我們興奮地帶著雪地裝備上山。 這次依序走了 桃山 [5]喀拉業山 [6]池有山 [7], 在前往新達營地的路上遇到回程的同學維中、侯建章和吳明哲, 他們說前面人滿為患,而且髒得要命,勸我們別走了。 聽到髒亂我們就覺得無趣,所以便和好朋友們一同下去紮營了。 次日早晨維中煮好了早餐送進帳篷來叫我們起床,印象深刻。

高二暑假,就像難以戒除的癮疾一樣,我又走了一趟雪東線。 這次帶了建章和明哲,而且翻越雪山特別到翠池去住了一夜。 雪山北壁在夕照中威武挺拔,和南面的圈谷截然不同。回程時, 我徒手攀登了雪山北壁。剛開始是因為好玩,後來是騎虎難下, 鋁架背包經常在岩壁上敲擊反彈,石頭又風化得厲害,真是挺幸運地, 平安地登頂了。這次順便走了北稜角。 我覺得當時很奇怪,為什麼沒有走志佳陽呢?

高三一年沒有大型登山活動(這並不代表我去用功讀書了)。 聯考結束之後,有同學報名了救國團的大霸尖山,家長卻不許參加, 所以轉讓給我。這次登頂了 大霸尖山 [8]小霸尖山 [9]。 路邊的兩顆小百岳,當時似乎覺得沒必要撿。

中原時期
才剛放榜,得知進入中原大學應用數學系(我後來轉到純數學系), 便有當時也在那裡的李榮財學長來邀我入中原山社,他是當初建中山社的創社元老之一。 所以,在我到中原大學報到之前,就先參加了山社的玉山活動。 全程計畫是十一峰,但是我懶,只走了 玉山主峰 [10]玉山東峰 [11]、 玉山北峰、北北峰、 玉山南峰 [12]南玉山 [13] 而已。主要的紮營地是南峰圈谷,我被那裡的美吸引住, 選擇留守在營地獨自享受優美的下午,而不願繼續登山了。 一位學姐從鹿山回來時,辛苦得淚流滿面,我煮了冬瓜茶迎接他們。 這些學長們也發現,我是全隊最會煮飯的人。

大一春假,一位家住竹東的建中學弟邀我帶隊去大霸尖山, 由他家裡安排交通運輸。所以我又走了一趟大小霸,還是沒撿那兩座路邊的百岳。 回程跨坐在卡車上兩人圍粗的原木上,像騎馬似的, 進入市鎮有二層樓高,很有趣。我還帶回來泰雅族私釀的糯米酒。

大一暑假,我偕同建章回去建中帶幹部訓練。 如同當年我被訓練一樣,我們再度選擇北一段作為訓練場所。 同行的學弟有翔立、阿強和吳豪人。 豪人後來曾經在網路上遇見我,寄來一封問候信,當時他剛在日本獲得法學博士, 轉往德國做博士後研究。 這一次天氣非常幫忙,但是我可能疏於運動,在雲稜山莊之前就傷了右膝, 可能屬於韌帶傷害之類的,紅腫而疼痛。 但是我仍然擔任領隊,盡量讓隊友們完成活動而我不至於拖累他們。 因此,我拖著傷走完北一段,卻只登了最後的 中央尖山 [14], 可能是因為到那時膝蓋已經恢復了吧。 印象深刻的是在南峰前就著陰影休息,回望來時路, 見南湖靜靜地披著藍天白雲, 就著溪谷徐來的清風淺酌圈谷帶來的清水,感到無比的安逸自在。 回程,豪人在中央尖溪沖刷地雪白的石頭上刻了

寄語麻姑橋下水,出山還似在山林
勁秀的字跡刻在白得刺眼的石面上,背景襯著墨綠的溪潭,至今歷歷在目。

隨後,我又邀了陳志賢一同走聖稜。此後我就偏愛兩人隊伍了。 我們從桃山瀑布開始走,登池有山、 品田山 [15]、 大霸、小霸,從南面看大霸尖山,真是潦倒。 在霸南山屋遇台大山社的隊伍,裡面有高中好友吳忠勳(他沒加入建中山社),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再往南走時,因為濃霧我在布秀蘭山走岔了路, 由於沒想到自己走那麼快,所以沒留意岔路。 走了許久,正當我開始懷疑「聖稜有這麼難嗎?」的時候, 親愛的老天爺突然把雲撥開來給我提示。 我望見大霸尖山竟然在左手邊,立刻停下來定位。 結果發現,我們幾乎從西邊斷崖再登了一次品田山。 於是調頭往西,趕在天黑前通過素密達斷崖抵達雲達卡山屋。 經過剛才來回品田斷崖的經歷,志賢也認為素密達不算什麼。 接著,我們照例登了穆特勒布山和 雪山北峰 [16],然後經北稜角循雪東線下山。

大二的暑假,我再走北一段,這次有志賢和陳明宏同行。 天氣如去年一樣地好,沿途無人,山上清爽而寧靜。 這次我總算登頂了 南湖北山 [17]南湖大山東峰 [18]南湖大山 [19]南湖大山南峰 [20]巴巴山 [21]。 但是偷懶沒去中央尖山,而是在溪畔煮茶享受一個悠閒的上午。

暑假後期,應邀陪榮財學長和姜禮任學長(他是建中山社的創立人)去奇萊連峰。 卡羅樓斷崖果然名不虛傳,是個黑色詭異的所在, 我在那裡經歷了最詭譎的天氣變化,也確實擔心了一下。 兩位學長都是浪漫登山家,這趟旅行別有風味。 我們完成了 奇萊主山北峰 [22]奇萊主山 [23]奇萊主山南峰 [24]

大三的寒假,我帶著懷靈、明宏、王乃煜再走雪東線。 這次如同高一時候,大雪封山,但是我已經有能力帶人走到圈谷。 仰望晶瑩發亮的冰坡,忍不住地心動,無奈只有一付雪地裝備, 我把冰斧借給乃煜,冰爪借給明宏,讓他們去闖。可是仍然只能走到一半。 回來後我把好消息告訴易成,他隔天就借了我的雪衣去攀登, 很痛快地完成了冰雪中的雪山獨攀。下山時大雪紛飛,路跡全失, 他是憑著我們多次進出雪山的記憶,抓住方向滑降到三六九山莊的。 年輕人需要幾次這樣的冒險經驗。

大三的暑假,中原山社舉行中央山脈接力大縱走。 我和志賢、恆民、月葉以及另兩人走南一段,從石山工寮開始走。 第一天就走錯路消耗了體力,後來背水又淋雨的日子實在辛苦, 更糟的是,當我們從收音機得知有颱風的時候,她就已經要到了。 這是極為恐怖的一次經驗,但是還比不上曾經在卡羅樓斷崖感受的憂慮。 我記得有上坡但是順風的的路,我可以跑上去; 有下坡但是逆風的路,我寸步難行。 到後來要匍匐在地上前進,否則吸不到空氣。 總算捱到了一個可以紮營的地方,匆匆躲了進去,大雨中那塊營地成了小池塘, 我幫月葉從 REI 買的三人帳可以浮在水上,像睡水床似的; 另一頂帳篷就成了內外兩個池塘。於是六個人都擠在一頂三人帳裡面等待黎明。 一天之後,風停雨止,我們已經逾時,趕緊從小關山林道撤退, 那三十公里的林道走了一整天,全身濕透,到處脫皮磨傷。 這恰好是我最後一次的縱走行程,登了 卑南主山 [25]小關山 [26]

大四畢業典禮之後,帶著從美國回來祝賀的妹妹遊南橫與花東海岸。 我順便帶她登了 關山嶺山 [27]。 這可能是我們兄妹兩唯一同登的山了。 她在高中時候借了我的裝備參加過救國團的大霸尖山營隊。

成年
如前言所說,我的登山活動就在「南一段撤退」事件後嘎然而止。 後來我到美國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讀書, 雖未真的登山,但是基本上親近大自然與熱愛旅遊的情緻未減, 那段時間,走訪了美國東西部十九州、國家公園近十座、州立公園不計其數, 累積了十萬英哩的車程紀錄。 每到公園,總是盡力徒步、走得越多越開心。

回到台灣之後,偶爾在中央大學附近的七星山、大屯山、(關渡) 觀音山、 頂山石梯嶺、(桃園) 虎頭山、石門山、溪州山走走,但是在質與量上, 都和從前不可同日而語。

及至 1999 年暑假,偕同孩子們開車路經合歡山, 興之所至登了 石門山 [28]合歡山東峰 [29]。 2000 年暑假,重遊加州 Yosemite (一般譯做優勝美地) 國家公園,這一次時機成熟, 我勉力登上了 Yosemite Falls 的頂端,沒想到這條延著花崗岩壁開鑿的陡峭山路, 是十九世紀的作品,而且當時的仕紳淑女都走得上來。 可見現代人的確比前代人肉腳了許多。 Yosemite 的美,絕不是在這篇簡短的日記中可以描述。

2000 年冬,我回到中原大學參加校友登山會之例行聚會, 歡聚中,大媽(鄧玉樹)笑談他十年前完成百岳的故事, 而另一位同屆化學系同學(洪明華)也新近完成了百岳。 我忽然有了一股衝動,想想雖然人人都說百岳沒什麼了不起、 登山不應以攻擊百岳為職志者云云,但是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完, 而且是把像登百岳這種踏踏實實的事做完,就算別人不認為了不起、 愛在背後說風涼話,但是就登山者本身而言,還是一項了不起的自我實現。

艷羨之餘,便興起亦復如是的念頭。

2001 年春季,下定了決心要重回登山社。 大膽參加了雪白山活動,客觀來說實在不能算是辛苦路線, 但是我感覺走掉了半條命似的。從美國陪我回來的健行鞋想必也同意: 它的一雙鞋底都走掉了。回到家,我連樓梯都上不去。

2001 年六月,跟隨中大山社去大霸尖山,我拉了嚴健彰一起走, 預防我走不動或背不動有人照顧。不過還好,走了一趟雪白山有點進步。 現在大霸已經登不上去了,所以我走了 伊澤山 [30]、 小霸尖山、 加利山 [31]。 年輕時兩度路過不登的百岳,這次撿起來了。

2001 的暑假我本來應該登山的,結果搞了一個暑期網路學分班, 累得一天不得喘息。因此九月份蕭振邦老師邀我去南華山,本來不太敢走。 硬著頭皮去了,結果還好。 因為到了天池山莊就聽收音機說納莉颱風在海外徘徊一個星期之後突然決定要來了, 當天下午趕緊登上 南華山 [32], 次日一早就逃了回來,原本計畫的奇萊主山南峰就放棄了。 這個颱風造成北台灣嚴重的水災。

信史

2001/12/14 -- 2001/12/15 合歡山北峰與西峰
北合歡山 [33]西合歡山 [34]合歡北西紀行

2002/02/02 -- 2002/02/04 南橫二山
塔關山 [35]庫哈諾辛山 [36]南橫三日記

2002/05/11 -- 2002/05/12 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 [37]北大武山遊記

2002/05/24 -- 2002/05/26 嘉明湖
三叉山 [38]向陽山 [39]嘉明湖遊記

2002/06/24 -- 2002/06/25 合歡山北峰露營
登合歡山北峰賞月出日落,主要目的是帶師凡 (首度) 露營。

2002/07/23 -- 2002/07/25 玉山
玉山前鋒 [40]、 玉山主峰、玉山東峰與 玉山西峰 [41]: 再登玉山的感想

2002/10/05 -- 2002/10/06 合歡山北峰露營
帶師凡、師涵去露營,舒緩師涵每天加課考試的國三壓力。 在營地遇興大山社迎新活動約 20 人,其他零星營地共有約 25 人, 當晚大約有五十人夜宿合歡北峰附近,熱鬧不已。次晨登合歡山北峰。

2002/10/12 -- 2002/10/13 畢祿山
畢祿山 [42]回山社 928 畢祿山行程紀錄

2002/10/23 -- 2002/10/28 大雪線
參與中原山社校友組成的「駱駝登山會」之雪山六路活動, 登 大雪山 [43]頭鷹山 [44]火石山 [45]大雪線紀錄

2002/11/20 -- 2002/11/24 北二段
利用中大校運邀同仁一道登山,也算參加了運動會啦。 登 閂山 [46]鈴鳴山 [47]無明山 [48]

2003/03/01 羊頭山
邀兩位過去的研究生同行,前一天開車經武嶺到中橫東段的慈恩山莊, 次日登 羊頭山 [49] 後下花蓮縣鳳林鎮, 宿正男外婆家中,第三日經蘇花與北宜公路返回,一路上暢談別來新知、 綿敘當年舊事,遊興甚歡。

2003/05/03 -- 05/04 合歡北峰宿營
為逃避 SARS 緊急決定出遊,帶著師涵、師凡去老地方露營。 天雖陰雨,但營地人丁旺盛,次日至少有兩百人專程登臨合歡北峰, 師涵意外在北峰西南側找到一谷地的杜鵑花叢。這一次沒去登頂。

2003/05/31 -- 06/01 天池二日行 [能高越嶺道路照片]
與登山社同學一起出遊,帶著師涵同行,路轉忽見滿山盛開的花朵,大吃一驚。 訪「光被八表」碑,歡度一個悠閒的下午,隔日起早在南華山草原看日出, 再度登上南華山與奇萊主山南峰。 這也是像雪山東稜、合歡山一樣,是條常走的路線, 因此將關於能高越嶺道路的照片集結於此。

2003/06/24 -- 06/29 南一段
我與南一段二十年之緣,這次算是結了。許多意外情況,相似地令我心驚。 登上 關山 [50]海諾南山 [51]、 小關山、馬西巴秀山、卑南主山。山社同學八人組成一隊 (暐茞、昌翰、明姿、仕修、旺儒、應崇、經民、珪宏), 他們很完整地走在一起,而我就好像隨行前後的獨行者。

2003/10/10 -- 10/12 奇萊主北
與振邦、安國兩位老師一同參加山社的活動隊。 連續國定假日登山,果然令人大開眼界,一條細細的山徑上兩百人不絕如蟻。 11 日清晨登上奇萊主山北峰,天色與展望甚好。下山時變天,一位大一同學走失, 我委請領隊和嚮導分頭尋找,指派兩對臨時的領隊和嚮導,一對帶人上主峰, 另一對帶人先回營地。那位走失的同學其實是誤會行程而自行走回營地的。

2004/01/19 -- 01/20 雪山東稜
與師涵、安國一同從武陵農場上雪山,巧遇這年冬天最強一波寒流。 登雪山東峰,走到圈谷折返。 有一心情短篇,內附安國的攝影。

2004/01/29 -- 02/07 南二段
與中原室設系 黃位政教授、 中原山社高嚮秉忠、活動組長王琳、初嚮珈男與盈潔、 和社員仲齊、秀敏、明源、星偉等九人走了這一趟冰風雨雪的南二段。 依大媽 (鄧樹正) 英明的建議, 臨時改成由北向南走以避開一月底三叉山已知的深雪,因此爭取了三天的豔陽天, 並且趁著南雙頭與三叉山雪退得差不多時偷渡成功 (一路上仍有積雪殘冰, 但是已經降低了阻力)。 登 八通關山 [52]大水窟山 [53] (北坡冰封,在攀登之中段無路可繞,因此用上了冰斧)、 達芬尖山 [54]塔芬山 [55]轆轆山 [56] (趕不上宿頭在路途中緊急紮營了一夜,過東峰後的竹林內積雪及膝)、 南雙頭山 [57] (在攝氏二度的低溫與狂風暴雨中,一日連續苦行九小時,登頂前路面結冰但是勉強可以繞過)。 下拉庫音溪的山徑成了溪床,山屋被漲起的溪水夾在中間,向南向北走皆得涉水。 整條路上,就屬這拉庫音溪山屋折損髒亂最為不堪,尚且漏雨。

2004/02/28 -- 02/29 西巒大山
與中原山社同學六人及大媽 (鄧樹正) 由人倫林道 17K 處之工作站登 西巒大山 [58]。 遇輔仁大學山社同學八人 (同宿瞭望臺),及社會團體共 36 人 (輕裝單日來回)。 在山頂看到民國 71 年中原山社慶祝山社完成百岳紀念碑牌, 大媽說是土木系的同學背水泥上來砌的。算算當年我大二, 本該前來共襄盛舉的,可是想必我在當時已經淡出登山活動了, 因此遲了 22 年才來參與。這條路線本應無水, 但是我們八人一共背上去 40 公升的水,照樣喝茶作樂, 天公也非常配合,恩賜了這趟輕鬆而美好的行程。

2004/04/01 -- 04/03 中雪山
就像西巒大山一樣,中雪山 [59]原本應該算是初級的百岳, 因為道路崩壞而變得遙遠。為了登這一座山,需要行走來回共 52 公里的林道。 其實應該在走雪山西稜的時候順便登上去,但是當時因為要趕上大會師, 真的沒時間登頂,只好這次專門走一趟。 不過,奉勸大家,230 林道現在還算好走,要走的人趕快走, 再過兩三年,它就會被芒草荊棘封住,連四周的景觀都會不見。

2004/08/09 -- 08/11 雪山活動隊
帶著中央大學新手一群,共 19 人,走我熟悉而愛好的雪東線。 登雪山東峰,雪山主峰,並兼程探訪翠池。 事後才知道有颱風忽然轉向而來,但是並未真正登陸。 因此幸運地看見超級美景,留下心情簡記一篇。 對於這次糧食,我自己覺得很滿意。

2004/10/02 -- 03 合歡北峰露營 [合歡群峰照片]
幾乎成了我們家的例行活動,這次有安國帶兩個女兒、 蕭邦帶兩個兒子和 Jeffery 同行。師涵因為學校有兩件事而沒跟。 晚間冷到冰點,外帳變成一片冰模,但次日早晨天氣晴朗視野甚佳, 蕭瑞和 Jeffery 居然早餐都沒吃,上到北峰之後臨時起意就去了西峰, 六小時半來回。我則和另兩位爸爸早餐後散步往天巒池方向, 找尋大媽說的大型營地和森林活水源;找到了,真的是很棒的營地, 而且找到兩條路過去。下次打算到那兒去露營。

2004/10/30 -- 31 屏風山
陪著一群號稱「鐵人」的男男女女登山,特別是登這種一開拔就是 300 公尺陡降的山, 特別是只安排了兩天一夜的行程,真是折磨人啊。 我現在了解,以前總是將第一天的上坡路當成「暖身」,所以平常從不運動的我, 總能在第二天表現平平。但是屏風山不給人暖身的機會, 我在第三個小時就開始膝痛 (後來知道是右側的膝韌筋扭傷) 第五個小時恰好遇到一位隊友疼得比我還慘的樣子, 就提早陪她撤退了。回到營地和大媽渡過非常愉快的下午, 難得的一個清閒與安靜的午後,也感到值得花費這兩天的時間了。

2004/11/20 -- 11/26 能高來回安東軍
沿途登上 能高山 [60]能高山南峰 [61]光頭山 [62]白石山 [63] 能高來回安東軍的照片、遊記與紀錄

2005/01/17--19 北大武山活動隊 [北大武山照片集]
第二次拜訪北大武山。 回來以後在 2002/05/11 的紀錄內補充了北大武山西側的水文知識,並集結新的照片。

2005/01/24--27, 02/03--05 雪山假期
連續兩週上雪山,難道要當義工不成?其實只是巧合。 但是只隔六天就重複走同一條山路的對照感覺,特別地鮮明而濃烈。 兩次都在冰雪中登頂,圈谷邊坡上的杜鵑厚葉全都裹上了一層銀白色的冰霜, 被強風雕塑成一大群昂然游向主峰的熱帶魚, 我稱它們為『雪山冰魚』。 而荊棘的針葉之上則包覆了一管透明冰套,晶瑩閃亮如花朵般盛開。 矗立山頂的石碑,迎風的『雪山主峰』四個大字被風拂得明淨, 好像固守城池的武士,冷靜地等待遲遲來訪的行者。 而那石碑的背後卻橫向長出綿延三尺的冰柱,彷彿凍結了的時間, 為我們凝固了那一瞬的風的軌跡。

2005/07/14--16 屏風山
兩次失敗之後,這一次順利並且愉快地登上了 屏風山 [64],沒有認真做紀錄, 但是寫下了一篇屏風山談愛情, 還有一份以前整理出來的合歡金礦調查報告。

2005/09/13--19 干卓萬山塊
這一趟行程是在三天之內決定的。等過泰利颱風之後匆促上山, 正在三叉營地的草坡上享受極目千里的清朗穹蒼, 忽然聽說卡努颱風後腳就到,大驚之後更感謝那被赦免的恩寵。 登 干卓萬山 [65]卓社大山 [66]牧山 [67]火山 [68]。 隊友們除了老搭檔蕭老師和曾老師之外,還有年輕人『江雪』鼎力相助, 以及老江湖『大媽』護隊;他問我這趟路的標題是甚麼, 那就必須是《干卓萬黑白行》啦。

2005/10/29--30 合歡山北峰會師
駱駝登山會在明華任內的大型會師活動。 我走了熟悉而逸樂的合歡北峰 A 隊,就是我平常帶孩子們露營的走法。 這種行動應該不必再做紀錄,但是因為有頗多照片值得留念, 所以寫了 941030 合歡北峰記

2005/11/05--06 郡大山
兩日輕鬆行程,全程無重裝,風和日麗登 郡大山 [69]

2005/11/20--26 從頭收拾北一段
我帶著懷舊、朝聖和贖罪的綜合心情,重登北一段,收拾 25 年前留下的殘局。 七日行程,風雨豔陽各半,分配得極為公平。 在冰冷的風雨乃至於風雪中,我保持了一種摻合了科學和迷信的奇特的信心: 相信這樣的天氣終將結束, 而大自然會公平地給我一半的好天氣;後來果真如此。 心生一念,即是 You must have faith on your fate: 只要精誠地盡了人事,天命總會回報以公平的待遇。

花了三天的腳程, 循傳統路線從 710 林道住進雲稜山莊, 隔日登審馬陣山、南湖北山,經五岩峰和南湖大山北峰下降到圈谷裡的南湖山莊, 再從上圈谷登南湖大山東峰,沿稜繞過陶塞峰之後又上攀南湖大山東南峰, 下到鞍部再起步往上,終於登上睽違 25 年的 馬比杉山 [70]。 回程沿大濁水南溪的溪谷回到東峰鞍部, 這一趟來回 14 公里的登山路徑,高度與景色均變化萬千, 雖風雨交加而且兩腳浸泡在冰水之中,還是感受豐富而不虛此行。 第四日登南湖大山、南湖大山南峰和巴巴山之後下降中央尖溪山屋; 此木造小屋看來與記憶中當年留宿的小房子疑似同一間, 但是下切的山徑,臨溪那一段已經崩壞得幾乎不能行走。次日上溯中央尖溪時, 更是令我怵目驚心。對照記憶中的潺潺流水,現在的中央尖溪可真是山河破碎啊! 因為貪睡延遲了一小時出發,待我看到這樣的路況,不住地責罵自己, 被睡掉的這一小時,可能造成嚴重的影響。不過後來幸運地全體順利登頂中央尖山, 而又在天黑之前通過了攀岩的艱險路段。 此後慵懶地以一天時間走回南湖溪山屋,再以半天行程回到 710 林道。 在林道 2K 左右遇上前來相迎的大媽和心瑜, 或許我的表情和語言都不足以完全表達那感激之情; 看著他們鋪攤在草地上一盤接著一盤、一堆接著一堆的食物,不知如何下箸而四顧茫然。

此行沒有整理紀錄和照片,但是順便把山社校友 (23 屆) 洪宗佑的 南湖雪景、 士緯與維君的 南湖嵐晴 借放在此,並連結渝晴的 南湖群峰, 可以看到晴朗天色下的南湖東南峰、馬比杉山、南湖南峰和巴巴山。

2006/01/21--24 武陵舊地
參加秉忠和嘉怡的隊伍,難得地享受了四天飯來張口的登山假期。 完整地走了一遍武陵四秀,登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和喀拉業山, 替下週的新康之行暖身。 心瑜在品田完成 50 岳,帶著大媽致贈的高貴『半島』巧克力。 這一帶山稜儲存著我太多的少年回憶,路程中用腳步慢慢領取出來; 在高中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之間,可能專訪或路過了四遍。 在池有遇到這四天中最好的天氣,彷彿天意: 二十年前的登頂經驗中,其他三秀都有過展望,獨缺池有,卻在這次補給我了。 池有的展望確實不凡,近距離面對著大小霸,挺身於洶湧的雲濤之間如中流砥柱; 右側望著桃山草坡上閃閃發亮的新建山屋, 左側隔著新達草原看到挺拔的品田,驀然回首, 雪東稜線和雪山圈谷忽然從雲朵間展現 (今年雪枯見底)。

秉忠取了前隊的紀錄,說煙聲瀑布上池有的路途陡峭, 又說桃山下武陵的防火道宛如天梯,都是過份誇張的說法; 可能寫紀錄的人走過的路不多。有些出乎我預料的路段, 倒是發生在池有與桃山之間的森林稜線內,頗有點窒礙難行。還好終究距離不長, 路轉山屋忽現。

2006/01/30--02/04 新康布拉克桑
自從高中以來就對新康山心懷敬畏,竟有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感覺; 從北西南三方遠眺新康,盡皆顯示其東台一霸的孤傲雄姿,凜然不讓親近。 鼓起了勇氣,戒慎小心地靠近他,還是在布拉克桑近距離拜見他時,受到震懾。 登 布拉克桑山 [71] 雖然路途遙遠, 卻不難走;前一半甚至走得輕鬆愉快。林文安挑選的百岳都有道理, 我相信他請我們登這座山,意不在山頂,而是沿途。 這條路線是展望關山斷崖、南一段以及向陽山的最佳角度, 向陽山不曾在其他地點看起來如此地俊俏挺拔, 而南一段主稜也不能在任何其他視野中如此完整地展開。 即將登頂布拉克桑的密林之中,偶爾更可以看到連理新康稜線最頭角崢嶸的一面。 如果留意,還能俯視沿著南橫在河階上開墾的遺世部落。

新康山 [72] 雄偉的背脊上滿載著森林和巨石, 烈日下行走其間倒也免卻了曝曬之苦。 來回新康的路途,其實只有連理西峰與主峰之間比較辛苦, 此外只是稍微有點路途迢迢而已,並沒有旁觀時那麼艱苦。 這片森林不曾被開採,原始林中鋪滿有史以來就在堆積的落葉, 較細的倒木可躦可跨,粗大的倒木就乾脆被開闢成陸橋,讓人優雅地沿直線行走其上。 在落腳安靜無聲的原始林內,我們緩慢而有節奏地走著, 感到腳步、呼吸、心跳乃至於性靈,都逐漸協調成一首和鳴的樂曲。

從向陽工作站出發時,陰風慘雨,當時其實毫無信心。 懷著忐忑的心情,想著至少走到向陽工寮才對得起昨晚的食物。 所幸太陽在工寮之前就散發了一種誘人的暗示, 接下來的整整六天,水汽全部降在 2700 公尺以下, 整日在頭上的,只有無盡的藍天,飽和的豔陽,和靜靜的、斜斜的、細細彎彎的一眉新月。 感謝上蒼賜給我們連續一週的豔陽美景,也感謝隊友心瑜詩怡仲齊以及護隊大媽, 你們讓我這次走得通體舒暢,每一段路都能盡情揮灑。 最後,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夠原諒我急速地解散了隊伍。

2006/02/25--02/28 雲峰特攻隊
兩年前走南二段,在轆轆谷與拉庫音溪之間遇上狂風暴雨和冰粒子, 當然就略過了雲峰。考慮最近可能沒有機會再走南二段 (雖然我認為這段路非常值得一走再走),因此興起單攻雲峰的念頭。 雖然在紙上計畫時,相信不會太難,但是行走時還是頗有點戒慎之情。 幸好上天垂憐,四天當中恰在南雙頭與 雲峰 [73] 之間賜給我們好天氣, 似乎要補償我們當年在這一段稜線上所受的苦難。 當初在風雪迷霧中糊塗走過的路,這次清朗大方地呈在眼前。 雖然走的是傳統山徑,但是路線稍有不同,因此我為 雲峰特攻隊 做了較詳細的紀錄, 提供給山友參考。

2006/04/02--05 玉山後五峰
接續大一暑假未完成的玉山十一峰行程,登上了玉山南峰、 鹿山 [74]、 南玉山和 東小南山 [75]。 至此,玉山山塊以南的台灣百岳山峰都登過至少一遍了。 這是一趟認真擘畫的重要旅行, 回來之後花了兩個月,收集照片並配上文字,寫了 玉山後五峰之看圖說故事 以資留念。

2006/04/22--24 白姑大山
單攻 白姑大山 [76]。 天氣陰但是乾爽,就走路而言是個好天氣,但是展望就沒有了; 只能想像著從合歡西峰看過來的景象。 特別值得一書的是爐子學長在兩次撤退之後,這次輕鬆地成功了。 但是蕭邦在此宣佈暫時封山,調養身體;期待他再出發。 首度與子貴登山,一路上都是『鄭重其事找位子跪』的笑話。

2006/06/23--26 大小劍
從台 7 甲中興路口進入仁壽檢查哨泊車, 來回 佳陽山 [77]小劍山 [78] (又稱劍山) 和 大劍山 [79]。 安國在這條路上完成五十岳,仲齊完成二十岳。 首度與美琴和殊凡登山,也是第一次有狗相隨, 讓我幾乎是生平第一次感到可以跟一條狗建立感情。 這一趟我的身體狀況不佳,感謝隊友鼎助以及老天恩寵,讓我在虛弱中走完全程。 感謝美琴的營地管理,特別是那一頓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清粥與涼拌。 還要感謝殊凡提供的神奇紫草膏以及胃藥,感謝仲齊替我施藥, 感謝安國幫忙背了帳篷和鍋組。 也感謝沒上山的心瑜,製作了摺扇和劍, 讓我們拍攝了聞雞起舞和書劍江山的登頂照。

從安國和美琴那兒收集的照片都放在 Flickr 上,以下是隨機選擇的五張剪影。 歡迎前往 Flickr 觀賞全部相片,每一張都有註解: Flickr相簿 大小劍
www.flickr.com

2006/07/02--07/04 雪東畢旅
這一學年被指派擔任數三A導師,一年下來也沒見著幾位同學。 但是在一次聚餐的閒談中,黃麗燕提出要以登山當作畢業旅行的想法, 呂琇綾覆議,但是其他人似乎興趣缺缺。 沒想到她們是認真的,玉山沒有抽中,就改去雪山了。 仲齊前來相助,宜親趕來插花,天氣超級良好,全體隊員成功登頂雪山東峰與主峰。 下山走到七卡休息時,大家已經開始邀約大四考完研究所之後的登山活動了。

2006/08/30--09/05 奇萊東稜
兩輛車經雪山隧道抵中橫綠水服務區停泊一輛, 再由樹正載至奇萊登山口出發,第一日輕鬆抵達成功堡山屋結束,晚餐時開始下雨。 第二日登奇萊北峰,雷雨中過磐石西峰宿黑水塘營地。 第三日登 磐石山 [80],有殊凡提供 600cc 海尼根慶祝, 然後踏著濕淋淋開始起水泡的雙腳,一峰復一峰朝著東南沿稜前進, 因為預計要稍微摸黑,所以從上下舖營地的雨布水池開始背水。 第四日輕裝登 太魯閣大山 [81] 脫下鞋襪雨衣, 在山頂享受兩小時按摩日光浴之後,下去水源擦洗並取足十六公升, 回到營地休養生息飽食餘日,將各人的傷都處理包紮了起來。 第五日經平安池與廣寒宮,登 立霧主山 [82] 後又被豆大的雨點趕著跑到乾水池營地。 第六日仲齊在 帕托魯山 [83] 達成三十岳, 除了正常午餐以外,有寶礦力、紅酒、肉乾與十分鐘的陽光慶祝; 當日下抵研海林道上線,夜宿 12K 工寮,屋況良好,有一小片天窗但不礙事。 第七日果然最崎嶇也最危險,特別是第二索道下的腰繞路段崩坍嚴重, 有一大垂降與兩大橫渡,其他小地形不可勝數。 上河圖寫著只有一處棧道需『小心』通過, 現在變成只有那一處可以『安心』通過; 而雨中的第一索道路徑,簡直是滑不留足。 在這一趟路上,我首度有需要拿出傘帶來用。 是夜投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熱水淋浴與杯觥晚餐後,睡進舒適的救國團厚棉被。

七年前,我帶 Sandra 和孩子們來到岳王亭,知道吊橋彼端就是奇萊東稜的出入口。 當時曾經比畫著路旁展示的地圖跟他們介紹這條山徑的辛苦, 感慨時不我予,已經不可能完成此舉。當時又怎能想像, 這一件自認為不可能的事,卻在更老了七歲以後實現了? 對我的三名隊友,深深的感謝只能換一句簡單的話:有你們在,真好。

2006/11/18--11/23 捲土重回安東軍
這次利用中大運動會停課期間舉行的『例行』登山活動, 本來只有中大師生同行,這次安國不便,但有振亞參加, 而多了一位竹科女傑。其實此行可以說是專門配合渝晴而走, 她只缺這條縱走路線,就能完成百岳了。 山徑不難,難的是天氣,我們經歷了豔陽、濃霧、細雨和雷暴。 但是,卻也完全按照原先計畫走完全程, 一路登了能高山、能高南峰、光頭山、白石山, 最後補回上次因為膝韌帶受傷而放棄的 安東軍山 [84]。 不過,登頂時天氣不好,想必我還會再來一遍的。 詳細紀錄都寫在 能高來回安東軍 裡面了,而且渝晴也在部落格提供了紀錄和照片-- http://www.wretch.cc/blog/zoeyogi, 因此我就不多寫,僅提供一個 簡記, 紀錄一些印象鮮明的『片刻』。

收集了渝晴和振亞拍的照片,放在 Flickr 上, 以下是隨機選擇的五張剪影。歡迎前往 Flickr 觀賞全部相片, 每一張都有註解: Flickr相簿 捲土重回安東軍
www.flickr.com

2006/12/28--12/30 北大武山實驗之旅
確定我的轎車可以直達登山口。養了一盒蛤蜊背到檜谷山莊, 不但全都活著而且全部吐沙吐得非常乾淨。 晚上煮了我自己愛吃的冬瓜蛤蜊湯,配媽媽幫忙準備的醡醬麵。 第三日睡到自然醒,早餐時首度實驗了煎蛋餅,第二張以後就成功了。 總計民國 95 年我居然在山上 44 天。

照片放在 Flickr 上,以下是隨機選擇的五張剪影。歡迎前往 Flickr 觀賞全部相片, 每一張都有註解: Flickr相簿 北大武三
www.flickr.com

2007/01/15--01/22 秀馬盆傷兵之旅
本來要走馬博橫斷,在中央金礦前意外傷了左踝, 雖然在隊友護衛下掙扎到了馬博山屋,一場大雪之後還是撤退了。 登八通關山、秀姑巒山 [85]馬博拉斯山 [86]盆駒山 [87]。 因為受傷而有深刻的感情體驗,所以寫下來 誌記

安國、殊凡和我自己拍的照片,放在 Flickr 上, 以下是隨機選擇的五張剪影。歡迎前往 Flickr 觀賞全部相片, 每一張都有註解: Flickr相簿 秀馬盆傷兵之旅
www.flickr.com

2007/03/24--04/14 EBC+Gokyo 聖母峰基地營健行
參加阿發領隊的尼伯爾健行,在山區 16 天。主要的三個標的是聖母峰基地營、 黑岩峰 (Kala Pattar) 和勾球山 (Gokyo Ri)。 利用「校外教學週」之外再請假兩週而成行,感謝蕭嘉璋教授和李易霖先生代課, 陳建隆教授幫我主持了第一次段考,江家緯和范雲雁兩位同學帶領見習。 也感謝所有學生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機械A還在得到平均第一名的成績。 16 天的登山日記陸續在 Blogger 撰寫, 我在 Blogger 的『單格迴影』網址是 http://shannweichang.blogspot.com。 在部落格上邊寫邊改,而且內容散落在各個日期。逐漸定稿的紀錄就搬回這張網頁, 集合在 行者日記 裡面。

2007/06/02--03 武陵二秀
隨同中央山社(真的做隨隊老師)的活動隊。 在梅雨的夾縫中順利登頂了池友山、品田山,還小有展望。 除在校生 24 名外,還有中央、中原以及輔仁的校友共六人同遊。 仲齊 35 岳。沒有紀錄,可參閱 勝文的相簿一琳的相簿

2007/07/06--07 合歡北峰露營
再度帶著師凡上山露營。

2007/07/29 陽明山暗夜橫斷
週六 (07/28) 晚上 9:20 在北投捷運站集合完畢,緊張地趕上了公車到三清宮。 晚上 10:00 出發,經三聖宮先到向天池仰臥看星星。 身為天文社長的康嫻帶了一支專業的雷射筆,當她第一次指向木星的時候我嚇了一跳, 以為從木星射來一道光束;然後才看見她手上的儀器。凌晨 00:05 登頂面天山, 居然會冷,風強到讓我可以傾斜站在樓梯口保持平衡。

下到二子坪涼亭, 本來想偷偷直接走去大屯山,被怡誠叫回頭,轉進大屯西峰的叉路。 於是就很「硬」的陡上大屯西,陡降鞍部,再陡上大屯南,再陡降接回步道, 沿石階陡上大屯山;03:30 登頂大屯山展望台,拍了一張有夜景背影的大合照。 拉繩陡上西峰途中,發現曉瑜可以完全沒有腳步聲和呼吸聲。然後循稜緩降巴拉卡公路, 一琳的腳傷使她下坡困難,借了怡誠的登山杖陪她慢慢走,04:20 到公路旁, 有人補眠有人補糧。

晨曦綻放中走完公路抵達小油坑,失望地發現沒有自動販賣機。 隊友三人因為工作的關係要回台北,在小油坑等頭班車。 其他七人在清晨 06:30 的「烈日」下開爬七星山。這時候徹底感到領隊英明, 我走了一整夜都沒事,只被早晨六點半的太陽曬了三分鐘就感覺虛脫, 如果是白天來走這條路線,肯定只能半途而廢。07:45 登頂台北市第一高峰, 回首面天和大屯的來時路,眺望竹篙和頂山的去時路,眾人都被自己的英勇感動。

08:10 從七星東峰下山,仍是陡降的石階,佳鈴一路喊著「牛肉麵」直奔冷水坑而去。 09:00 趕在販賣部剛開門就衝了進去,卻發現沒有牛肉麵,連泡麵也沒, 所有熱食才剛開始準備還不能吃。食食復食食,這頓早餐吃到 10:00, 去參觀一下牛奶池,然後過菁山吊橋繼續往擎天岡前進。

看見大草原,阿寶開始翻筋斗,前翻後翻側翻,像一個大號的小女孩。後來大美也加入了。 聽說阿寶在某次翻滾中「親」到牛糞,學弟因此要「輸」掉三個月的三餐, 不知道他們認真了沒有。 特地岔去竹篙山跟「八字真言:足印草山體驗自然」的倒數第三字合影, 然後在石梯嶺和頂山蒐集齊全剩下兩字,今天的「大縱走」活動就大功告成了。 路徑穿越一座柳杉林,那是我所知道最具有高山森林氣派的郊山樹林, 行走其中,有蟬鳴迴盪及遠方傳來的雷聲隱隱,氣氛更加空濛迷人。

學弟在一塊清涼的石頭上睡著了, 學妹在一截人體工學的樹幹上睡著了,還有人枕著一個空寶特瓶也睡著了。 最後三公里路,好像捨不得走完似的,拖行了兩小時。14:25 抵達風櫃嘴, 居然有人對我按喇叭,原來是大媽前來迎接。然後就是一陣大吃大喝和大笑。 學妹們沒被接過,都驚讚大媽的體貼和細心,這一頓吃得賓主盡歡。 吃完之後,學弟妹居然說,跟駱駝爬山很「輕鬆」。

照片大多在阿寶那裡,她發佈在 MAYseven 的 Flickr 相簿

2007/08/04--06 雪北翠池漫步
應大媽之邀同行,總務與嚮導都是仲齊。 他們 0803 早上出發,鄭阿達開車,還帶了新手葉阿寶。 我因故隨後自行加入,在 0804 01:20 獨行抵達七卡山莊;所以我的行程真的只有三天。 大媽居然沒有打鼾,害我在七卡找不到他們,自己找了一塊空位躺下。 02:40 被叫起來吃早餐,雖然百般不願,還是起來享用第一頓由仲齊做好了的早餐。 自從我登山以來,這是第二次醒來就有得吃的情況 (第一次是在高二春假走四秀途中,薛呆煮給我的)。

04:00 出發,走得很順,06:00 到了哭坡底,07:30 抵達東峰頂,10:00 在三六九午餐。 11:00 出發,在第一折走雪北別徑,進入原始森林下側。12:40 出森林接上碎石坡; 本來就知道會有碎石坡,但是走到了當前才知道它有『多難走』!一邊走一邊咒罵, 又擔心後面大媽和阿寶怎麼走;不過他們終究還是走上來了。 13:30 上稜線,雲深霧重,我終於睏了,屢歇屢走,16:00 抵達雪北山屋, 座落在一叢美麗的圓柏林中,煙雲繚繞,水草豐美。 仲齊擦臉,我擦澡,阿達真的出去『洗』澡了,真是有夠阿達。 20:00 大媽和阿寶英雄式地開門進來,大家喝采。 後者掃空了剩在鍋裡的所有牛肉麵,吃得自稱幸福,看得仲齊暗自心驚(怕食物不夠)。 走夜路的獎賞,就是雲散風清,看見桃竹苗的人間燈火,和聖稜的星光。

第二日早晨天色清朗,預煮皮蛋瘦肉粥悶著,帶了水果和點心登雪北; 仲齊 36 岳,阿達 14 岳,阿寶第四岳。 雪北橫踞聖稜之腰,站在上面審閱三側群嵐,欣賞岩石的各種紋路皺摺。 回山屋享用悶透了的粥,真的感覺有『糖朝』的水準。 10:00 再出發,雲霧又攏了上來,但沿途時聚時散, 恰好在凱蘭特昆之後突然向兩側退去, 好似專程為我們開啟北稜角圈谷的大門。 14:00 在北稜角享受半小時的閒,喝杯咖啡,睥睨腳下的風起雲湧。 當豆大的雨粒打到頭上,就往翠池衝去。

    容顏盡隨蒼松老去
    歲月皆與清泉流走
    久違的翠池卻清麗依舊
    盈臥如昔

第三日重登雪山,在粗硬的碎石坡上撫摸柔軟的玉山薄雪草。 登頂之後,循雪東高速公路下山,在石壁水源坐下品茗時, 仲齊忽然發現,從樹梢望上去,恰恰好就是雪北別徑接上稜線的叉路口, 還瞧得見國家公園樹立的路牌;建議那條路只下不上。 很希望與駱駝親子團見一面, 看看老朋友豐年等人,可惜沒趕上。 我從大媽和阿達那邊蒐集的 24 張照片放在 Flickr 相簿。 阿寶放了 232 張照片在 Flickr 相簿 聖稜的星光。 我看到一個小女生好像第一次出遠門的那種快樂,透過她的鏡頭和敘寫, 帶著我重新發現了一些早已習慣沒看到的東西。 這就是「小孩」值得學習的地方啊。

www.flickr.com

2007/11/17--23 南二段友情之旅 -- The Way We Were
南二段我走過 1.5 遍,除了杜鵑營地支線以外已經全部踏過一回, 這趟旅程當初是為了兩位朋友安排的:哲學家蕭振邦教授和文學家曾安國教授。 結果蕭老師因為更重要的責任而割捨旅行,曾老師倒是走了一趟大滿貫。 或許是受到我那初衷的默許,這趟旅程終究還是變成了一場友情之旅。 南二段這種傳統路線實在不必行程紀錄, 而旭陽已經幫我們記載了旅行的故事:冬旅南二 (DOC 檔案 3.6MB)。 眾人的照片與錄影,拖延至次年三月初收集完成, 但是領隊的記錄卻更拖延了兩年半。

www.flickr.com

2007/12/29--2008/01/01 六順山第一回合
這個活動來得有點突然,我跟大媽提起,他忽然決定在這個時間舉辦, 當時我在日本開會,而可能是因為學陞與明遠的熱情, 隊伍忽然變得很大,超過我所有的登山經驗 (倒沒有抱怨的意思)。 隊裡的學長或前輩很多,一方面照顧不到,二方面我想也不必照顧, 三方面我理解到,幾批人各有不同的登山習慣,起碼飲食習慣格格不入。 總之最後亂成一團,眾人各盡所長各取所需。 這就是我跟六順山的第一回合交手,也是第一次失敗紀錄, 這趟旅程也傷了某些好朋友的心, 我必須確保以後不要再有像這樣不愉快的登山經驗了。

2008/02/04--2008/02/09 智利白茵塔大繞行
籌劃半年的海外登山健行 (Trekking),到了最後三天陣前換將, 我把聯絡三個月卻不甚有效的 Travel Agent 換掉了,重新來過。 倉促間在入口小鎮 Natales 重新規劃了旅程,並幸運地預定了山屋旅舍, 然後就匆匆地出發了。智利南端 (南緯 52 度) 的白茵塔國家公園被稱為南美洲「最好」的國家公園, 也有人說那裡有全世界「最美」的山。 不論那些「最」是否如實,這真的是一條絕無僅有的路線。 我們很驕傲地完成了它。 公園名字是 Torres del Paine,台灣經常翻譯成百內國家公園, 我試了那個稱呼,但是實在不喜歡,我還是稱她白茵塔吧。

健行結束之日,回到 Natales 小鎮,我給台灣朋友們發了一封 E-Mail, 暫且以那封信作為這趟旅行的紀錄。照片已經收集完成,陸續整理中。

The Grand Circuit trekking trip in Torres del Paine is done. We are so proud that we went all the way to literally the other end of the world and complete the hiking. On the 8-day trail which covers at least 120 kilometers, we have seen great glaciers, mighty mountains, beautiful ponds and magnificent lakes, interesting animals and lovely flowers. But we also have to cross a high pass, to cut through bitter-cold gusts, to ford freezing torrents, and above all, to fight our homesickness and occasional psycological weakness.

The hardship is done, and the reward is a lifetime memory. We are back to the nearest town, Puerto Natales, 1.5 hours ago. The team will be dismissed tomorrow, and we will start the return trip individually. We will share with you stories and photoes later. And we miss you all.

2008/05/03--05/04 志佳陽匆匆去來
自從 2007 年一月秀馬盆傷了腳踝之後,這是第一顆百岳進帳。 匆匆二日,單登 志佳陽大山 [88], 在山頂慶祝子貴 20 岳,仲齊 40 岳。 走得太急,這也是最近五年來,下山後腿最「鐵」的一次。 我把行前筆記和踏查之後的補記,寫在一起,作為 志佳陽筆記。 蕭邦寫了哲學家版本的 Mt. Sikayo記行

Flickr相簿 志佳陽大山
www.flickr.com

2008/06/09 合歡北西
其實這是為了即將出發的「丹大橫斷」做體訓。我經常以合歡北西當作體訓場, 或許爬樓梯和負重跑操場更有效率,但是我就是不愛做那種運動。

2008/06/18--06/27 丹大橫斷 -- The Joy of Positive Suffering
在高中時代就敬畏有加的一條路線;懷著戒慎恐懼的心, 為它準備了兩個多月,研讀十多份行程紀錄並做成綜合筆記, 還特地安排了合歡山西峰當作體訓 (效果仍然不彰), 並且四處尋訪陪走前兩日的挑夫。 為了這段路,啟用了食物烘乾機,並且將兩年以來逐漸囤積的脫水食品消耗殆盡。 走到了可樂可樂安山才知道颱風消息,如果它真的登陸,那個消息也是於事無補的。 結果颱風為我們吸走了水汽,換來無盡的視野和酷烈的長日。 沿途依序登上盧利拉駱山、丹大山 [89]內嶺爾山 [90]、 馬路巴拉讓山、 義西請馬至山 [91]、 裡門山、可樂可樂安山、郡東山、 東巒大山 [92]、 烏達佩山、 東郡大山 [93]、 本鄉山、櫧山、 無雙山 [94]。 同行之旭陽完成 84 岳、安國 77 岳,曉瑜 40 岳。

這條路線不愧是台灣最深最遠的一條山徑,看我用的副標題就知道它對我們的意義了。 這也是除了海外活動以外,我們置身荒野最久的一次旅行; 而海外活動雖然天數更長,卻不曾離開文明這麼久。 伙伴間的互相扶持、交叉支援、團結一心,在這樣的旅途中更顯得刻骨銘心。 果然最艱難的挑戰在回家的路上,從最後水源往無雙社遺址的途中, 我們動輒迷途、舉步維艱,花了三倍的時間才走完。 這在次日造成我們幾乎只差半小時而不得不動用預備日的遺憾。

從奇萊東稜歸來之後,忙於工作而最終放棄了旅行紀錄的寫作, 後來錄音筆中的紀錄就不慎流失了。這讓我懊惱不已。 前車可鑑,我要早點著手 丹大橫斷遊記 的撰寫以及照片的蒐集整理。這一趟,一定要寫出來。
www.flickr.com

2008/09/02--09/09 安能逆走出磐石
97 年 9 月 7 日,駱駝登山會在南華山舉辦會師活動。 刷子、小項、兆豪和我選擇了「南線」:從奧萬大走到南華山, 這是一條傳統路線的不尋常走法。 因為天氣的因素,我們經歷了相當不尋常的路程。 寫完活動記錄之時,一位朋友適時提醒了我這闕詩句,當作序幕: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008/10/07--10/12 沙巴山海之旅
本文的主題是登馬來西亞之沙巴神山 (Mt. Kinabalu) 的行程記錄。 但是,登山活動是一個六日旅行的一部份,我把概觀的行程規劃, 以及此行實際踏入的地點:亞庇市、寶林溫泉及東姑阿都拉曼海洋公園, 分別獨立介紹於附錄當中;包含這三處的地圖。 雖然這次旅行僅及馬來西亞之沙巴省的一部份, 為了旅行的深度而準備的背景知識,也整理成兩個附錄。
www.flickr.com

2008/10/31--11/02 屏風山---如歌的行版
屏風山,有林蔭、有山泉、有鳥啼、有 180 度可飽覽的山景。 三天的行程,可以睡飽喝足,可以悠遊漫步。 天賜美日,沿途走在燦爛日頭的森林裡,清風徐來,草波不興, 行走得如歌一般流暢。
www.flickr.com

2008/11/20--11/29 馬博橫斷
去年一月在中央金礦前受傷,演變成馬博山屋的度假行程, 感覺是很久以前了,仔細算算還不滿兩年。 這趟重來,實在太過大意,幾乎要走成遺憾。 其實,最近的登山都是這樣:下山之後,困難才開始! 在高山上一切順利,就算有風有雨有冰有霜,都不阻礙我們正常前進。 沿途登了秀姑巒山、盆駒山 (又說是駒盆山)、馬博拉斯山 (從盆駒回登的那次才算)、 馬利亞文路山、 馬利加南山 [95]馬西山 [96]喀西帕南山 [97], 同行之安國完成 80 岳,曉瑜 46 岳。 高山路段的行程,看簡明的馬博橫斷行程記錄。 挑選的照片放在 Flickr相簿 馬博橫斷, 還有一份影片放在 YouTube: 白洋生日宴
www.flickr.com

我們真正的困難,居然發生在過了玉林橋崩壁之後的中平林道上! 人家一天的行程,我們走了三天。儘管很烏龍,也是值得記錄的事件, 我就不怕丟臉的拿自己的經驗當作「負面」教材吧。 請看 中平林道記

2009/05/23--05/29 馬博再斷
不知是何因緣,我雖然打算再走一趟馬博,卻沒想到會連著走。 這回跟著旭陽的豪華團,途中認識了郭爸、軍佐,個人受教匪淺。 第一次和 A9 同行 (雖則實際只有兩天),他見多識廣,是一位非常有趣的同伴。 除了希望看清楚上次的「失事」現場之外, 我也是因為仰慕傳聞中秀馬的杜鵑花海而去的。 雖然花期稍過,顏色微衰,但仍然足夠豔麗,堪稱不虛此行。 沿途第二度登上馬利加南山、馬西山和喀西帕南山; 本想登布干山,因雨作罷。

此行有個副活動:5/16,17 的合歡西峰體訓, 本來只是大媽和我,大美臨時加入。 因為走過許多次,我沒帶相機,可以看看她的照片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amiissue&book=3

我不再重複叨敘山徑的紀錄,主要描述回到中平林道事故現場的踏察所見, 希望能為上河百岳圖提供一些新資訊。 故事從太平谷說起,請看 中平林道後記

上次,從馬利亞文路山起,我就不曾知道山徑四周的山容。 幸好這一趟有「十個太陽」加持,明明天氣不算好, 收音機裡不斷傳來梅雨鋒面的報導,卻有許多夾縫中的時段,讓我看清了整條路線。 挑選的照片放在 Flickr相簿 馬博再斷,以下是隨選的五張。
www.flickr.com

2009/06/13 南湖探路
原訂六月底舉辦『一樽還酹山月--馬比杉山露營』活動, 卻因為颱風「虛報」而報銷了。 為了準備此行,我去實地探了一遍南湖的新登山口路線, 感謝安國與蕭邦同行,大媽後來在礁溪加入晚餐。 這份未完成的記錄,就變成了南湖探路記

2009/06/28--06/30 合歡群峰
原訂的『一樽還酹山月--馬比杉山露營』因颱風「預報」而報銷了。 我陪安國改走合歡群峰。 當然只要兩天就夠了,可是我預期午後雷陣雨, 每天都打算在 14:00 前縮進帳篷,而且故意要去度假,所以安排三天; 結果天氣比預期的好還要更好,一滴雨也沒下,陽光一直曬到傍晚七點。 很難想像,安國已經走到 80 岳了,卻還沒去過石門山 (刻意保留完百的不算)。

西合歡之途,我走過三次全程加三次半程,這是天氣最好的一次, 而且有帶相機。集結 34 張照片,詳加註解,放在 Flickr 之 安國@西合歡山 相簿。

2009/07/11--07/13 六順山
在合歡山東峰「巧遇」 全方位登山服務團隊 的李大姐,參加了小胖的這支隊伍,趁萬榮林道通車至33K的機會,搶入六順山。 託眾人的福,在連綿陰雨的夾縫間偷到一日晴。 歸途上大雨終朝,隔日凌晨又兼六級地震,這條路徑恐怕還要歸於靜寂一段時日了。 我總算放下了六順山 [98] 這顆心頭大患。

此行只拍攝了登山途中的照片,集結 28 張,放在 Flickr 之 六順山 相簿。 關於萬榮林道與林田山鐵道, 可看去年元旦的七彩湖活動後,吳學陞學長的部落格 七彩湖之旅。 此行同伴,也都各有了不起的攝影作品:曾先生的 Picasa 090711-六順山 相簿, 簡小姐的 Flickr 七彩湖、六順山 相簿 (她拍到去程車上所見的虹和霓), 和陸小姐的 Flickr 六順山七彩湖 相簿。

2009/10/03--04 合歡山北峰
又是為了體訓,趁著中秋,再走合歡西峰。但是據說有颱風要來,走到北峰紮營, 隔日就下山了。山下卻是好天氣,就改成埔里的旅遊。

2009/11/21--25 順轉歐聖
所謂『歐聖』就是 O 形聖稜,也就是從武陵農場,經新達山屋、 品田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雪山北峰、三六九山莊而回到武陵農場的傳統路線。 而所謂『順轉』是指我們逆過來走,也就是「順時鐘」方向走。

雖然我在山上不太在意天氣, 反正晴也是走,雨也是走。 事實是,雖然沒有人看好這趟的天氣, 卻十分幸運地,我們經歷了連續五個豔陽天! 每個夜晚都是月明星繁,每個上午都有深邃的藍天。 午後雖有雲霧,卻總不蔽日,而恰可與山巒共舞。 我們因此在無立錐之地的穆特勒布, 情緒興奮地鵠立了幾乎一個小時, 欣賞雲水和日光在山的舞台上演的一場大戲。

由西側攀登品田,真的是充滿了「攀登」的樂趣。 山的雄偉令人神攝崇拜,而人的情感可能也令山感動垂憐。 我們發生了一起可以致命的意外,卻被仁慈地赦免了。 驚魂動魄之後,我們的手必須扣得更緊,一個男孩也就轉了大人。 對每個參與的人來說,這趟旅程必定成為「終生記憶」之一。

領隊本人沒有帶相機,推薦 雅惠的照片及簡記 (這是 Day1, 請自行點選後面的), 以及 心瑜的 Flickr 相簿

2010/03/20,21 志佳陽大山復出
這是個「復出」的嘗試之旅。建中登山社第3--6屆的四、五年級老友們, 談了三年多的復出,忽然在農曆年的大型聚餐中敲定了,交付阿丹擔任領隊, 於是就劍及履及地付諸實行了。 特別邀到中央山社兩位一年級的新血加入,上山觀摩受訓並打工兼挑夫。 此行順利登上志佳陽大山,小楷、阿呆和阿丹是第二次、 其他六人是第一次登頂。山上很歡樂很熱鬧。

領隊本人沒有帶相機,阿根整理了「人物篇」: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jiaugu/TuipgJ#, 其他人的照片還沒看到呢:

2010/04/12--27 尼泊爾安娜普納大繞行
4 月 10 日啟程,一日航程抵達尼泊爾之加德滿都。 11 日搭乘當地人的公車抵達貝希夏,12 日正式從海拔 1000m 處開始健行。 這趟 16 天的長途高山健行,走在堪稱文明的安娜普納群峰四周, 在度假和運動之間、原始和舒適之間,取得恰好的平衡。

詳細資料待補。

2010/06/26--30 馬比杉露營
由常暉和阿發陪同,完成一項五年前的心願:馬比杉山露營。 其實,露營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一看馬比杉山的真面目。 五年前登她,一路寒雨,卻隱約認定此山沿路極美,匆匆一日去回, 真是唐突了美人,不仁不義。三年前與豐年談及此念, 他本來說要一起走的,還說要「背帳篷不背水」。 也許我真該相信他的,我在這一路上真的都不缺水。 沿途再登審馬陣山、南湖大山、南湖大山東峰、馬比杉山和南湖北山。

不打算寫紀錄,照片請看 Flickr 相簿 馬比杉露營

2010/10/17--18 合歡群峰
本來還是體訓行程,預定走合歡北西。下到鞍部聽回程的人說,水池營地已經擠了 15 人, 就嚇回來了。紮營於北峰頂,適逢大雨解決取水的問題。 隔日登石門山與合歡東峰,成了合歡群峰行程。二度與鈞翊冠皓同行。

2010/10/29--31 畢羊橫斷
建中登山社第 6 屆前的少數校友們,在三十歲前後陸續聚在一起, 代號為「建中山友」,保持著聯誼性質的活動,並偶爾從事郊山健行。 今年 3 月的志佳陽復出之後,重新燃起了熱情和信心, 某些較少登高的山友開始更積極地採購裝備,並籌備著半年一度的高山活動。 今年的下半年就安排了這一趟畢祿山、鋸山、羊頭山的三天之旅。 本來也考慮僱請挑夫的,在阿達的鼓勵之下,決定全部自理。 後驗的事實證明,我們的確可以完全自理,包括帳篷和第二、三日的用水, 全是自己背負的。天氣也很幫忙,我們接受了三天秋高氣爽的款待, 完成了一趟愉快的旅程。

2010/11/23--28 雪山橫貫
這是一趟五天五夜的駱駝登山會表排活動, 也是我和安國每年例行的中大運動會登山活動; 11/23 下午 3 點,授課結束之後,才在中大開始集合。 此次還有中大二年級學生冠皓同行,他是當時的登山社社長。 此外,還有駱駝會友常暉,一行共四人。 我們的路線是由雪霸國家公園東側之武陵農場入山, 經雪東、雪山、頭鷹山,出西側之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岳界習稱雪山西稜或西南稜。 我想,既然從東到西,何不稱之為『雪山橫貫』?

2011/03/12,13 郡大山
陪著明仁在郡大山完成他的百岳。

2011/04/24 玉山東峰
陪著旭陽在玉山東峰完成他的百岳。途經玉山兩次,當然。

2011/04/29--05/01 鈴鳴山
這是建友山協復出之後的第三趟活動。

2011/05/07 石門山
這是駱駝卄周年的聯誼活動。不一樣的是,這個週末是母親節, 我帶著媽媽登上了石門山:她的第一座百岳。

2011/06/30--07/04 北二段
跟著明像重回北二段,依序攀登了閂山、鈴鳴山、無明山和 甘薯峰 [99],總算達成九十九岳,可以等著完成百岳了。 這趟活動可以說是特地為每年返國登山的小牟安排的, 有明仁義氣相挺。而我就是在這趟旅行之後,頗為懊惱地接下了「桃竹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主任一職,使得我的生活就此變得非常不同了。

2011/11/22--28 新康橫斷
第四次走這趟路,主要是帶安國登布拉克桑和新康山,但其實也登了向陽山和三叉山。 與前次的主要不同,是這次走了橫斷:下抱崖山屋,沿八通關古道出南安。 難得地,恩冉剛辭了工作打算休息半年,參加了這趟旅行。 而育銘則是一名潛力無窮的新手,很高興有他同行。 最榮幸的是新朋友老昌(衛利)在此完成 98 岳。 而兩位小朋友,則分別是恩冉 9 岳,育銘 7 岳。

我在這趟旅行之前忙碌地生活了四個多月不曾上山,因此忐忑不安。 所幸隊員們個個優秀,此行頗為意外地順利,不但不辛苦,甚至有度假的感覺。

我沒有帶相機,分享恩冉和老昌的「新康橫斷」照片選輯。 他們的照片都是經過挑選的。恩冉用的是類單眼的數位相機, 老昌用的是傳統單眼相機,拍攝的是幻燈片;可惜我們現在只能看到掃瞄後的數位版本。 老昌的新康橫斷相簿恩冉的新康橫斷相簿

2012/01/17--19 北大武山
第四次走這條路,算是度假吧。第三次登頂,主要是陪著侯 J、秀梅和顏容走一回。 本來是建友山協的活動,不幸被我放鳥一次之後,大家就喬不出共同時間了, 最後變成我們四人的小隊伍。 侯 J 謹慎地雇了挑夫,卻只挪得出 15Kg 給人家背,真是讓他賺到了。 途中遇到上山施工的東埔二鄰伍家兄弟,分了很多食物給我們, 新鮮的小白菜和蒜苗,滋味很美。 我「照例」在檜谷山莊煮了冬瓜蛤蜊湯。 前後兩天都豔陽高照,走得像夏天的感覺;Day 2 卻陰雨鎮日, 可是我們依然安步當車地走了 12 個小時,安全登頂回來。

2012/02/02--05 清水大山
懷著崇敬的心,但是抱著必登的決心,安排了四天去攀登這一座海拔 2408m 山。 緣於去年底,老孔許下要登清水大山的心願,我們電話裡約好這四天, 新年已老而寒假將屆之時(小學通常在 2 月 6 日開學)。 我們如願在 2 月 4 日登上清水大山,很幸運地, 我們這一支是中原大學和駱駝登山會的首登隊伍。

清水大山雄倨東海岸,又有溫帶雨林盤繞,果然是孤高難馴。 就傳統觀點而言,此行的天氣不好;但是夥伴們很有趣,民宿的食舖均優, 雖市遠而有兼味,營地的一蓬薄幕讓我們體驗了最簡單的幸福, 還有老孔說不完的故事,三位小朋友的真心話大探索, 都使得此行充滿了歡樂與知性,當然也就士氣高昂了。 而且,說到底,若不是在雨中,怎能真正欣賞「雨林」的美? 何況老天其實自有巧妙的安排,在關鍵路段偶開天眼, 讓濕漉漉的陽光透進薄霧中的雨林,照亮了濃綠的世界, 每一面苔每一片蘚都展現它飽滿的顏色, 每一顆草每一絲蘿都閃耀它晶瑩的露珠。

2012/03/24 合歡山半百完百
我本身不善於處理大型活動,所以賴皮請敬恆幫我舉辦完成百岳的活動。 日子是三年前就訂好的,基本上也就是我的 50 歲生日。 所以,美琴為此活動取了個好名字:『合歡山ㄚ丹半百完百』。 而敬恆非常熱情,為了這個委託,他事先挪動了全家族的清明節活動, 使得他可以空下這個週末來幫我完成百岳。後來瑾君也出面充當會計, 而依玲張羅了一個「一米」的大蛋糕,由明仁載著丞傑提上山來。 除了橫跨三代的登山夥伴們,我媽媽、師涵、師凡還有好幾位高中同學都來分享, 據說前後到了 80 多人,還有人打電話、傳簡訊上來, 說是被媽祖繞境的車潮塞住趕不上時間了。 也特別感謝中原山社在校生,有活動衝堂而派了兩位學姐,冒著塞車一整天的苦, 送來集體創作的賀卡。

我「自始」就居心不良地打定了欺負合歡山的主意, 把她留到最後一座,以便舉辦一場很「大型」的完百活動。 可是,這一天,合歡山決定不讓人隨便欺負。 就在前一天和後一天,她都是明豔照人和藹可親的, 但是偏偏民國 101 年 3 月 24 日星期六這一天,她就是要給我一點顏色看看。 這天的氣溫只有攝氏 3 度,風速超過每秒 20 公尺,而且下著豆粒大的雨滴。

早晨 10 點起,我們陸續在「借」來的大帳篷下開始聚集, 喝紅糖薑茶、品嚐牛尾羅宋湯、吃手工特製的 Cheese Cake,切蛋糕, 大合照、小合照。到了下午 2 點左右,集結了一群「死硬派」, 從中央山社的在校生到三十年以上的老山友,還是冒著風雨跟我一同登上 合歡山 [100],完成了百岳。

當天晚上我們留宿觀雲山莊,隔天風和日麗,分兩路登合歡山北峰和走大禹嶺古道。 山莊的晚餐後,敬恆安排我分享個人百岳史,我準備了 90 分鐘的「講話」。 很驚奇地,那「一堂課」的效果相當好, 連小弟弟們都聽完了,而且可以回答敬恆提出的有獎徵答問題; 當天恰好也投宿山莊的其他十多人,也陸續站在後面旁聽。 照片太多還沒整理,而當晚的分享雖然有錄影,但是我打算讓它僅是在場人的共同記憶, 分享時的簡報大綱在此:ㄚ丹的百岳分享

2012/08/23 四姑娘山大峰
8 月 16 日至 30 日,代理中華山岳協會應中國登山協會之邀參加 「海峽二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動之台灣領隊,帶領十五位「青少年」 (實則為在學之大學生或研究生)到北京,轉往成都, 與十一位彼岸青年會合後,開往日隆鎮,前進四姑娘山大峰。 在北京受高山探險部羅申主任之款待,在山區有次落副主任的親自坐鎮, 進出成都有四川登協劉峰秘書長及教練團的熱情招呼, 並全程受到景陽教練的悉心照料, 而協會李致新主席與王勇峰副主席雖然分別在內蒙和新疆帶隊,緣鏗一面, 他們分別派了自己的女兒來親自體驗,意義更為重大。

ㄚ丹拍攝和蒐集的照片放在 Flickr 四姑娘山大峰相簿,另外寫了一份呈報中華山協的 2012 海峽兩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動報告書, 詳述此行的見聞,所受的情誼和款待,以及登山記錄。
www.flickr.com

2013/02/01--03 北大武山
難道每年冬天都會登一次北大武山嗎?應該也不至於啦。 這一趟與建中的學長們同遊,中達帶著立新,我帶著師凡 [如右圖]。 遇到山莊爆滿的情況,慌亂之中我變成協作了,留在山莊善後,其他人都成功地登頂了。 另一個意外是結識了傳說中的高雄廖大哥,那位經常夜中獨行而且腳程神速的登山前輩。 他幾乎是北大武山的門神了,在山莊藏了許多風味高雅的酒,連水晶高腳杯都有。

2013/03/12 玉山前峰
想要盡量維持著高山的適應能力,但是既沒有時間也擔心體能, 就搞了這個近似郊遊的節目。前一天開車到東埔山莊, 有振亞、顏容、常暉父子、和恩冉, 與忠勳、榮源、偉鈞等高中同學會合之後,一起登了東埔山。 這是藝文中心吳方正主任推薦的觀賞玉山點,效果真的很好。 然後,我們以大半天時間輕裝登了玉山前峰,當天傍晚就回家了。

2013/06/16 志佳陽大山
頗為突然地,今年中國登協在度舉辦「海峽二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動, 台灣這邊由中華山協承辦;何中達理事長在度邀我擔任領隊。 這一次的目標山峰令每個人眼睛發亮:玉珠峰。 這將是我第一次有機會體驗 6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 雖然懷疑自己的體能,還是值得一試。

為了玉珠峰,中華山協決定要辦一次體訓登山。 為了玉珠峰的體訓登山,我決定自己到志佳陽山來偷練一次。 感謝兩位中大山社同學李文忠和胡俊翔的陪伴,他們在下山的次日就要開始期末考了; 聽說他們都過了。

前一天是交通日,從中壢直達環山部落,前進至 3.1K 登山口紮營。 登山當日,因為我的頭燈臨時壞了,拖到 4:55 天亮了出發,大約 9:30 登頂, 然後直接下山、回家。 其實,次週的星期日,我還走了一趟加里山,才敢出席體訓登山。

2013/07/01-3 鹿山
為了凝聚隊員(10 名 1990 年以後出生的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順便觀察一下他們的體能和基本動作,何理事長要我安排一次體訓登山。 幾乎在第一時間我就想到了鹿山,它具有長時間、高海拔、天數短的性質。 後來有三名隊員去挑戰奇萊東稜與嵐山索道,我准了他們的假。 因此,體訓隊有七名學員,再加上理事長和我自己,共九人。 Day 0 交通日,中午在台中車站集合,下午抵達東埔山莊。 Day 1 僅走到圓峰山屋,早早紮營休息,順便做高度適應。 Day 2 就是體訓日了,從山屋登玉山南峰,沿稜線路下鹿山,循傳統路登回東小南山, 回營地。這一天,大家走了 15 個小時,在 3000 米以上累積爬升 1300 公尺。 已經盡可能地接近玉珠峰登頂日的情況了。

我非常喜歡下鹿山的稜線,一直認為它提供即為獨特的景色與展望; 那些話就伴隨照片寫在 Flickr 鹿山體訓相簿 裡面了。

Day 3 本來讓部分學員自行登玉山後下山,但途中發生一個意外, 幸好有驚無險地渡過了;至排雲山莊整隊的時候,進度慢了三小時。 但是後來我們一路追趕,不吃午餐而且淋著雨走,追回了兩小時。 基本上這群年輕隊員的單兵操作能力皆可,我觀察有三人的體能還須再提升, 但是也沒有到必須換掉的地步。
www.flickr.com

2013/07/06-21 青海高原健行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真的是這樣;只是那草原的正確名稱應該是草甸。 旭陽幾乎每年安排一條在大陸健行的路線,我是頭一回參與。 很幸運地,今年的路線雖然海拔高(經常在 4200 公尺左右),但是接近觀光行程, 在體能上的需求並不嚴重。

長達兩週的行程安排,該算是壯遊了。旭陽一共安排了兩段行程, 但因為每一段都比預期的順利,所以提早完成健行,增加了觀光旅遊活動的長度。 首先,在 7 月 9--11 日,我們由瑪多經鄂陵湖、牛頭碑到扎陵湖南岸, 登狼馬錯錯岡之後,再回瑪多。扎陵湖和他的上游的黃河一氣呵成, 天光雲影和水色的豐富與靈動,美麗到了神聖的程度。 我只帶了一台傻瓜相機,經常用來錄影(和收音)。 少數的照片放在 Flickr 扎陵湖相簿 裡,伴隨著部分的行程說明。
www.flickr.com
接著,13--15 日,我們乘馬穿越了年保玉則國家地質公園。 行前,旭陽一再聲明他選這個時段的最重要理由是初夏花開, 伴隨的可能困擾是降雨量大。這兩項預期都應驗了。 離開了仙女湖大眾景區之後,冰河圈谷下的草甸上簡直就是另外兩座花海, 有如神話或童話故事裡的想像場景。 照片及部分的行程說明放在 Flickr 年保玉則相簿 裡。
www.flickr.com
此外,因為我的傻瓜相機實在沒什麼大作可以期待,所以用它來錄了許多影片。 挑選 12 段影片組成一個 YouTube Playlist 青海 2013, 共 16 分鐘。每段影片有少許文字資訊,更多資訊錄在影片的旁白裡。 我沒時間再另外寫遊記了,所有心得感想都盡量寫在上述三份文件裡; 忘了寫的,就忘了吧。

接下來,我們繞道四川和甘肅回青海,沿途拜訪了阿壩縣城 (四川)、 郎木寺 (川甘邊界)、拉卜楞寺 (甘肅)、撒拉人聚居的青海省循化縣城、 以及坎不拉地質公園 (青海)。 其中郎木寺外圍的風景是名符其實的「小瑞士」, 值得再去一次,而且最好在雪季。 回到西寧之後,我主要參觀了青海省博物館、西關清真大寺、 塔爾寺和水井巷, 在路邊的酒肆沽了兩斤青稞酒。

2013/08/16--31 玉珠峰
民國 102 年 8 月 26 日上午七時,歷經十日的舟車遷徙、飲食調整與高地適應之後, 「海峽兩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動」的六名台灣隊員與中華山岳協會的兩名隨隊老師,在三位大陸隊員以及六位中國登山協會教練的陪同中,陸續登上海拔 6,178 公尺的玉珠峰。 這座山的高度,不只締造了隊員們的個人最高紀錄,也將兩岸登山交流活動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自己幾乎沒有拍照,照片都是從全體隊員那兒搜刮來的, 挑選整理於 Flickr 玉珠峰簿 裡。 另外,如同去年寫了一份呈報中華山協的 2013 海峽兩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動報告書 詳述此行的見聞,所受的情誼和款待,以及登山記錄。
www.flickr.com


Created: Apr 1, 2002
Last Revised: 2006-06-28, 2007-05-25
© Copyright 2006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