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武山雖然名字稱「北」,其實是全島最南端的一座超過三千公尺的獨立山頭。 北大武山標高 3092 公尺,百岳排行 92。 如此一座不太高的山,卻是所謂的『台灣五嶽』之一, 實因其有類似泰山的氣勢,據說天氣好的時候 (通常指的是十月份), 可以環視台灣南島三面的海岸線。我想這個說法可能誇張了一點, 不過,在北大武山緯度上,台灣島的寬度只有 77 公里, 其西側有寬約 37 公里的高屏平原, 她是一座在 40 公里的跨距內驟然拔起三千公尺的獨立山峰。 另一方面,從卑南主山算起,中央山脈在她北方有長達 62 公里的陷落, 而在她的南方更是一路迆邐 80 公里直奔貓鼻頭入海。 由此可見,北大武山真的是雄踞南台的首霸,不愧她『台灣五嶽』的名分。
我與中大山社一行人,5 月 10 日 22 點出發,司機呂先生也是山岳健將, 更是健談。這是我第一次搭乘夜車出去登山,不知道自己睡著了沒有,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閩南語有句話說「有痻就有睏」,希望用在這裡是對的。
2002/05/11 |
我們在這裡享受陽光,懶散了一下,互相拍了許多照片。 後來,一些隊友在黃昏時還特地從檜谷山莊折返此地觀賞落日。
山莊的地基,是頗有原住民風味的石板。內容量大不說,周圍腹地也很寬大, 有必要擠一擠的話,塞個四百人應無問題。還好今天沒遇著那麼多人。 不過,稍後的際遇也挺令我驚訝的了。 整個檜谷其實沒有大片的檜木,甚至有闊葉樹叢生,畢竟這裡只有 2150 公尺高, 又是深深的南部。不過,仔細尋找,還是可以看到幾株檜木。
中午時分,山莊裡外鬧熱哄哄散佈了五、六十人,蔚為奇觀。 最奇特的是,這些人都不是打算去登山的,那些要登山的人都打算單日來回, 從岔路口就上去了。這麼多人,來自嘉義、台南、高雄、岡山、屏東,幹甚麼呢? 來野餐的。相信嗎?走四公里爬六百公尺,專程來野餐的。有人煮羊肉火鍋, 有人帶了半打海尼根用山泉水冰鎮著,樹林下圍了一爐又一爐, 檜谷中洋溢友情親情,其樂融融。
原來,北大武竟然是南部老鄉的郊山;至少檜谷是他們的野餐林地。
我在餐後坐在平整的石板上讀 Proof (David Auburn 的劇本), 忽然間陰風四起,老天爺翻臉比我翻書還快,看沒三頁就下雨了, 野餐的阿北阿姨們忽然都走光了,我也就進房睡覺。 呼呼的風聲與節奏有致的雨打聲,是佐眠聖品,很快就睡甜了。 下午不知道什麼時候,今早出門登頂的山友回來,他們當然不會像我這麼欣賞這場雨。 後來,看身上穿的制服,知道那批山友應該是政大山社的同學。 所以,他們大概星期五沒課囉?
睡覺起來就是晚餐,晚餐之後還是睡覺。
2002/05/12 |
偶開天眼覷紅塵 可憐身是眼中人
登頂前,有一段高約 20 公尺的路段需要攀爬,其實並無難度, 我竟然也就心不在焉,結果不記得為什麼摔了下來, 還記得那時罵了一句美國國罵,心想這下要跌到太平洋了。 老天幫我撞到一塊及腰的石頭,在我要翻越那塊石頭的時候, 右手的登山杖頂住了前面的土地。就這麼的,我在 70 度的斜坡上平衡住了。 那手杖剛才攀爬的時候本來掛在手腕上,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又握住了。 坐下來喘口氣,四下摸摸沒有受傷。 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一場危機來了又走。這下子總算是清醒了,就繼續攀爬。
日出前,大家猛拍相片;日出後,大家又猛拍相片。 激情過後,都躺下來擺平了。 屏東平原的同胞們還沒看到日出,北大武山的影子印在西側的水汽上, 影子經常比本尊還要壯碩。霧濛濛的山影下,夜間明朗的平原風光反而看不見了。
車抵泰武,灌了一瓶啤酒。然後進入萬巒鄉萬金村, 司機呂先生介紹這裡有一間著名的聖母院,我在雜誌上讀過 [大地 160 (July 2001)], 大夥也都興致勃勃地,就拐個彎參觀去了。 因為才整修完成,如果沒有人介紹,恐怕看不出這是古蹟。 我個人倒是覺得裡面的聖母有點像媽祖,後來知道,這裡的聖母遊行還會擺宋江陣, 那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萬金天主堂 (人們也稱之為聖母院) 始建於 1863 年, 那時候英國的 Lewis Carroll 正開始著手寫他傳世的第一部書:「愛麗絲漫遊奇境」。 開創者是西班牙籍的道明會郭德剛神父,他在 1859 年抵達高雄傳教。 當時的萬金村還是平埔族「馬卡道」的地盤。 現在,雖然不容易辨識,還是有許多馬卡道族裔散居此地。 1984 年 12 月 9 日,萬金天主堂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封為聖殿。
我見識過天主堂,知道入門之處應有泉水給人象徵性的淨身。 在許多黑手黨電影裡面都會看到,用手指沾水,在胸前畫個十字。 進了萬金天主堂,我就找那盆水。結果它不在一般看到的位置,卻在兩旁的牆上。 更不妙的是,盆子裡不是泉水,也不是自來水,卻是一塊潮濕而被人摸得發黑的海綿。 我還是沾濕了手指,行禮如儀。雖然台灣最近缺水,但是這樣做也未免太將就了一點。 既然已經是「聖殿」,就該有聖殿的氣勢和風度。
本來有人倡議去吃萬巒豬腳,後來聽說一隻要五百到一千元, 就伸伸舌頭取消了。還好,如果真的去吃豬腳,我就只能吃旁邊的麵線了。 呂先生稍微迷路,亂竄了一陣子總算上了南二高。 在里程碑 387 Km 附近,通過媒體上常見的斜張橋。 其實台灣有的是斜張橋,不過這一座可能規模最大,也可能周圍風景最美, 還可能只是宣傳最賣力,所以最出名。 橋下是在兩公里外剛剛由荖濃溪和旗山溪匯聚而成的高屏溪。 那兩條支流源遠流長,直逼玉山腹背,合併成高屏溪之後 35 公里就入海了。
晚餐是在仁德休息區解決。是我的建議到高速公路休息區用餐。 可是這次我錯了。沒料到仁德休息區那麼髒亂狹小,是我見過最糟糕的休息區。 而且,對學生而言可能價格還偏高了點。 後來車到三義又進了第二頓晚餐,如期在半夜回到中大。 當我發動自己的車,恰好距離今早啟程登山整整一天。好長的一天。
【後記:北大武山西測之水文】這是第二次拜訪北大武山 (94 年 1 月 18 日) 之後學習的知識。在北大武山上產生一個關於水文的問題:檜谷山莊和『臉盆水源』是哪條或哪些溪水 的上源?我在回程的車上借閱司機的交通地圖,說那水源是東港溪的上游。錯了!
在二萬五千的圖上仔細看,發現日湯真山以西 (我們第一天在稜頂看雲海落日時,西方露出頭的那座山就是日湯真山。 我們的停車場在日湯真山與北大武山西南支稜的鞍部, 而同一個停車場的東側是北大武山的登山口,西側就是日湯真山的登山口; 司機陳先生說他花了兩小時走上去), 才是東港溪的集水區。檜谷山莊在這條西南支稜的北側山谷之中, 此山谷開口朝北,它是隘寮南溪的集水區。而這條西南支稜的南側山谷, 也就是我們搭車盤延爬升的那一側谷地,是『瓦魯斯溪』的集水區。 瓦魯斯溪流下去變成林邊溪,顧名思義它在林邊入海。
仔細讀圖,『臉盆水源』和檜谷山莊的水源確實是同一條水。 我們第二天所走的路可以說就在這條溪溝南側的山坡上 (所以悅明那時候說走不動要跳下去,的確跳得好的話是會流到檜谷山莊的... 來不及實驗了),而夜裡走了一小時左右在右邊出現的眺望平台, 大家應該都在那裡看到滿天星斗和平原上的燈火, 那個點就在前述的西南支稜上。過了那個眺望台之後, 我們就在檜谷水源的谿谷森林中爬升,一直到前面隊員觀日出的稜頂, 才再度站上稜線 (中央山脈主脊)。
話說檜谷水源從臉盆水源開始,歷經兩公里傾瀉 1100 公尺, 到達海拔 1,550 公尺處進入較平緩的溪床而轉向西北, 繼續淌流 12 公里到達一個叫做『好茶』的地方, 就被人取了名字,叫做『隘寮南溪』。 有隘寮南溪就有隘寮北溪,他倆匯合之後改名『隘寮溪』一起流去三地門, 河道彎曲鋪出一片優美的山谷平原。而這條隘寮溪後來跑去里港跟荖濃溪會合, 又被當地人稱作『二重溪』。這二重溪只跑了 6 公里就遇上旗山溪, 按邏輯應該叫三重溪才對,可是她的新名字卻是『高屏溪』。 這個情節是不是與台北盆地裡的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之三角習題非常相似? 先民可能也是這麼認為,所以高屏溪又稱為『下淡水河』。
【更多相片】這些是第二次拜訪北大武山 (94 年 1 月 18 日) 拍攝的。 上次的數位相片是從照片掃描的,這一次是從幻燈片掃描的, 而掃描機的品質似乎也提高了一點。相機都是 Contax T2。
Created: June 4, 2002
Last Revised: 2002/06/10, 2005/02/07
© Copyright 2002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