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多寫。 這是發生在民國 12 年,中國知識社群的一場茶壺內風暴,簡稱「科玄論戰」或「科玄之辯」。 玄學這個名稱可能在唐朝就有了,唐玄宗之所以叫做玄宗,可能跟他注重玄學、推廣玄學有關,他曾想要讓玄學至少於儒學等價,開玄學的學校與考試途徑──把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四部書合成《四子真經》可與儒家四書分庭抗禮──但是民國 12 年當時說的「玄學」是 metaphysics 的對譯。 這場論戰歷時幾乎一整年,產生大約 25 萬字。 亞東圖書公司蒐集相關文章,整理成書,並邀陳獨秀、胡適作序; 他們兩位藉著序言又再隔空交火一回合。
這已經是一份重要的現代史文件。 我請黃芯淇同學掃描部份內容,當作 111 學年「人文與科技發展」某一週的功課, 也就順便將掃描文件貢獻於此。
以上掃描(作為學生的功課)僅含四篇文章,建議閱讀的順序是
其實當年的論戰一直持續到 1924 年(民國 13 年),許多文章未及收錄, 而後續的討論──哲學的、歷史的、科學的、人文的──可以說餘波一路蕩漾到廿一世紀。 有意者不妨先看這篇維基百科:科學與玄學的論戰。 而我同樣請芯淇掃描起來,作為廿一世紀「餘波」之例者,是葛劍雄教授發表於 2001 年的〈我的人文與科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