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忠雄

單維彰的私人書摘

楊南郡(1998)。鹿野忠雄。(譯自山崎柄根,鹿野忠雄,東京:平凡社,1992。)台中市:晨星。

鹿野忠雄 鹿野忠雄,かの ただお,Kano Tadao,1906 年 10 月 24 日生於東京, 1945 年日本投降之後,他失蹤於印尼北婆羅洲。

我是從登山的脈絡接觸鹿野忠雄博士(1941 年京都帝國大學理學博士), 而臺灣的登山者幾乎都是透過楊南郡老師而「認識」鹿野。 這一部傳記,以及楊老師增補的註釋與本地知識, 使得這本「不平凡」的書不但具有學術價值,同時也能激發登山魂。 此書原作者是東京人,1939 年生,動物學博士,在東京都立大學講自然史。

我應該早就讀過這本書,但是奇怪沒有紀錄。 心中保留的印象,都是關於鹿野忠雄在臺灣的登山故事。 這幾年探究臺灣「課程史」,發覺「正史」甚為貧乏,簡直都像流水帳,文字冷硬無味, 轉而發現可以從當代人的傳記中獲得活生生的訊息。 讀了若干傳記之後,我忽然想到鹿野忠雄為了考察自然史而特地到臺灣就學, 他的傳記應該找得到臺灣的課程史蹟,所以刻意重讀這本傳記。 而這本書果然讓我找到以前不留意的學校資訊。

大正十一年 (1922) 4 月 22 日,「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創立於台北。 當時定為七年制,先成立尋常科,相當於一般中學程度,至於三年制的高等科, 則預定於尋常科進行一段時期以後,才要增設。 (p.68)
1922 年是所謂「內地延長」和「台日共學」政策的開始。 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在昭和三年(1928,即台北帝大成立的那一年)年改名「台北高等學校」,簡稱「台北高校」,校區即今日臺師大的校本部。 高等學校的高等科相當於大學預科,依照二戰前的日本舊學制, 中學畢業後先進入高等學校才能升大學。

大正十四年 (1925) 台北高校「高等科」成立了。 這時,鹿野已經從中學校(東京開城中學,1919 年入學,p.53)畢業一年了, 那是一個自由遊歷與採集昆蟲的 gap year。 他成功考上台北高校。 鹿野應該讀了六年小學 (1913-19),五年中學 (1919-24); 日本的學年都是從四月到次年三月。

頁 72-76、94-95 有台北高校、台北帝大的重要消息,拍照留存。 頁 100-101 與教育無關,卻有關於建中登山社之前身(台北一中登山隊)的重要記錄, 同樣也拍照留存。沒時間繕打,直接分享書影如下。

台北高校(高等科)是三年制的大學預科; 鹿野本來應該在昭和三年 (1928) 成為台北高校的第一屆畢業生, 但是他因為曠課太多而遭留級,也可以說是延畢。 昭和四年(1929)延畢一年的鹿野還是曠課太多,不但不能畢業,而且理應退學。 這時候,我們看到一位教育家校長的魄力,作者的 comment 也非常睿智:

三澤校長知道鹿野在校期間,出席日數全部加起來也不到二年,但是這個學生已經向學界提出多篇論文,而且自習過希臘文和拉丁文。 照三澤的看法,栽培這樣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澤允許學生自由奔跑於山野,將野外興趣轉變為學問。 他已有腹案,終於揮揮手,為特立獨行、不理世俗事務的鹿野打開一扇門, 讓他迎向光明的將來。

那一年秋天,三澤校長個人也因為教育理念和總督府所訂的教育方針對立,而自動請辭,離開臺灣。 ...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來台專任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校長, 似乎是為庇護鹿野、栽培鹿野而存在;可以說, 沒有三澤校長,就沒有這一個人生階段的鹿野忠雄! (p.105ff)

前述「教育方針」的衝突,一方面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趨勢, 另一方面是總督府希望高校畢業生盡量進入台北帝國大學, 但三澤校長鼓勵他們轉換環境,前往內地升學。 書裡細數幾位後來有成就的台北高校前三屆畢業生,都回日本升學。

高校畢業之後的鹿野,又給自己特許了一個 gap year, 既不升學也不工作,繼續留在臺灣調查山野,而且他繼續厚著臉皮跟媽媽要錢, 而媽媽也真的繼續匯錢給他。作者評論鹿野的這一年:

在某種意義上是日本動物學界最重要的一年。 (p.143)
作者是動物學博士,也是自然史教授,此一評論應有可信度。 我們也真幸運,鹿野家有能力,而且願意資助這名 23 歲的長子。

鹿野媽媽寫信給台北帝大的教授,懇請他們不要錄取鹿野,並且勸他回東京。 鹿野總算回家了,並於昭和五年 (1930) 考進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地理學科,四月入學。 昭和八年 (1933) 三月,鹿野這次倒是準時畢業了,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學士, 時年 26 歲半。 鹿野的大學生涯,相當於預科三年,外加延畢一年和 gap 一年,以及本科三年, 一共研讀了八年。

[ 回上層 ]


Created: Sep 11, 2022
Last Revised:
© Copyright 2022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Home Page]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