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歷史觀 讀後感

單維彰的私人書評

新時代的歷史觀:西學為體中學為用,黃仁宇著,台灣商務,1998,
ISBN 957-05-1434-5

1998 年 2 月 18 日在剛開張的中央大學校園書店購買,四月初讀完。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大約一百年前張之洞 (1837--1909) 在【勸學篇】
(1898 年「百日維新」時期公佈) 中所提倡的中國「自改革」哲學之一。如今,
1918 年出生於湖南、可謂半生戎馬、於四十二歲以陸軍少校退伍後赴美求學而
致歷史博士的黃仁宇先生,以其著名的宏觀歷史眼光,提出相反的主張。很簡
單地說,「體制」與「用途」之不同,有如「政」「教」之分離。幾乎只在看
了標題那八個字之後,就深有同感。而且,似乎長久以來這就是我自己的看法。
有點訝異於自己怎麼沒有想到?或許因為不在行吧。一方面,對於自己的想法
有歷史學者的作品可以驗證而高興;但是另一方面,也對於這個話題竟然擱置
了一百年再提而感到可惜。

這是一本很短的書,我在 1998 年四月從新加坡飛往馬德里的途中閱讀,包括
掩卷休息的時間在內,大約在飛越土耳其之前就讀完了。因此,似乎不必留下
太多的簡記,因為原書已經足夠簡明扼要了。黃教授先以水旱天災與邊疆蠻族
之共同外敵為由,推測中國為何產生過於早熟的大型帝國。接著,作者指出十
六世紀之明代,在經濟哲學上如何反動於宋代的積極開放 (不確定黃教授是否
影射該時期有資本化之可能?),而清代繼之,對比於西方社會在同時期的發
展,政府既無意為人民服務,亦無能力在數目字上管理 (不確定黃教授是否影
射對明代的失望?可能不會,畢竟他盡量以專業歷史學家的筆觸作文,盡量不
動個人感情;柏楊就不同了,他寫到明朝的時候,好像氣得眼淚都流到紙上了)。
兩千年的文明,就如此幾頁帶過。黃教授明白地說,過去兩千年的中國 (我想,
也就是春秋戰國之後),在政教哲學上,毫無新的創意;在經濟科技上,先進而
後退。

而這段二十世紀前之四百年時期中的西方,有些什麼樣的發展而導致今天所見的
歐美體制呢?黃教授採用非常簡明而標準的方式,介紹八位西方思想家的論述內
容,及其影響。據說這些人的思想重點,已經是一般大學生課本內容,所以並無
新穎之處,只是用他們來縮短大歷史的進程。這八人和他們的著作是法人波丹
(Bodin) 【國事六講】 (1576)、義人馬基雅維里 (Machiavelli) 【君王論】
(1517)、英人霍布斯 (Hobbes) 【巨靈】 (1651)、英人洛克 (Locke) 【政府
論二講】 (1690)、英人亞當斯密 (Adam Smith) 【原富】 (1776)、德人馬克思
(Marx) 【資本論】 (1848)、法人盧梭 (Rousseau) 【社會公約】(1762)、德人
黑格爾 (Hegel) 【權益之哲學】 (1821)。很抱歉地發現,我只知道裡面的兩個
人,而且不是很有信心地了解他們的著作。可能是從來沒有在大學修過這種課程
吧?不知道現在的通識教育中有沒有這種課?

然後,大歷史的鏡頭就直接進入二十世紀的中國現代史。當然不免評論蔣介石和
毛澤東兩人,亦不免為臺港新加坡與中國之整體關係獻策。黃教授為蔣介石政府
之「貪污無能」做了合理性的解釋,也為毛澤東的解放暴亂、徹底破壞與閉關自
守,做了歷史性的同情註解。他並且樂觀地認為,直到今日,中國人之群體意識,
仍保留二千年來傳統之人本主義和世界主義精神。為了支持他的樂觀,黃教授舉
蔣介石在【軍人讀訓】 (1936) 序言中所提之宗旨:

    如何而後可以保我祖先遺留之廣大土地?如何而後可以保我繁衍綿延生生
    不息後代之子孫?如何而後可以保我國家獨立自主之國權?

以及毛澤東的一句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作為佐證。最後,黃教授以「繼絕世、舉廢國、柔遠人、來百工」作為結語。

在【君王論】中,即講到公眾道德與私人道德的不同。一國之君,不能一昧顧及
本人之清名亮節而貽患於部屬人民。李世民想必早已深明此理,而今日在「政教
分離」上面開倒車的美國人民,也許該在克林頓彈劾案中,重修這一段古籍。

【巨靈】中建構一個全能的政府,而其權力來自於法律,其運作來自於制度。如
果沒有它,則人類乃處於「所有人與所有人戰爭」之階段,當時既無有效之法律
也談不上公平與不公平,只有力量和欺詐才算數。長此以往,則人類「無法產生
關於地球上的知識,沒有計時的才能,無美術、無文學、無社會」。我感覺,在
某種輕量級的程度上,台灣社會還是如此。

【權益之哲學】講公眾志願。他提及一個國家即使內部多元化,亦必須在精神上
團結,方能決定本身命運並執行本身意志。台灣的人民,此刻恐怕最缺乏的就是
精神上的團結吧?我們不能集體在精神上尊敬同一個、或同一派的領袖,甚至不
能集體在精神上認為我們是同一個族群或者同一個國家的人!這是否就是為什麼
我總是覺得,一直有一點點和社會格格不入的感覺呢?此公眾志願未必需要一個
睿智者提出倡行,也可以積年累月默默地進行。可怕的是,邏輯性之現實常超越
個人人身經驗。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共業」吧?選舉使得李登輝得勢,選舉出這
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大代表、這樣的立法委員,導致流氓治國的現象,難道就是
我這個國家同胞的默默進行的公眾志願嗎?不願相信。這本書還反對憑空修憲,
認為憲法產生於歷史,並非全部出於製造。這個觀點應該是法學的基本第一課吧?
為什麼我們的國大和立委不懂呢?有那麼多的所謂法學博士在裡面,當然不會完
全不懂。因為他們抵擋不了集體人民的公眾志願?還是我們其實還沒有進入巨靈
時代,還在張之洞所謂民權不適合中國的時代?其實我不但認為憲法如此,所有
法律皆應如此。我常說,台灣人民之所比較不尊重法律,乃是因為那些法律是製
造出來的 (而且是由一群不公正不睿智的人製造出來的),而不是社會大眾行之有
年而形諸文字的集體生活習慣。黃教授說得比較專業:

    一項法律能否執行生效,全靠社會之強迫性作為後盾。過去中國之立法
    表面上現代化,實際與人民生活習慣相違或互不銜接,其辭句讀來似外
    文,當然無法通行。

在附錄二中,重印了【勸學篇】序、內篇「循序」第七、外篇「設學」第三、
外篇「會通」第十三等文。讀了以後,對這位前輩學者甚為佩服。值得時常拿
出來溫習防止忘記。在序言中,張之洞自己總括該書之義,可以用「五知」來
談:

    知恥,恥不如日本;知懼,懼為越南、懼為波蘭;知變,不變其習不能
    變法,不變其法不能變器;知要,中學考古非要,致用為要,西學亦有
    別,西藝非要,西政為要;知本,在海外不忘國,見異俗不忘親,多智
    巧不忘聖。

其實,仔細看這一段話,何謂西政、何謂西藝?在「設學」中,他說:

    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西政也;算繪、
    礦、醫、聲光、化電,西藝也。才識遠大而年長者宜西政,心思敏捷而
    年少者宜西藝。小學堂先藝而後政,大中學堂先政而後藝。

其教育哲學與今日發展並不相同,或許說,今日學校的發展,並未按照張賢人的
藍圖來作。但是在道理上,看來很合理。注意,所謂的西政,關係的都是體制問
題。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張老先生在序言中已經基本上提出了「中學為用,
西學為體」的概念。並非黃教授所首創。只是張老在書的內文中卻自我矛盾地明
文講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說法。不知道是無心的,還是為了避免犯眾怒而持的
某種明哲保身的做法?

[ 回上層 ]


Created: Feb 10, 1999
Last Revised: Feb 10, 1999
© Copyright 2000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