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注音文談閱讀與書寫

作者  wcshann (阿丹)                                 看板  NCUmala
標題  Re: 曾志朗:注音文是社會語言 無所謂好壞~中時電子報
時間  Sun Dec 23 12:23:56 2001

==> newgoodman.bbs@bbs.ee.ncu.edu.tw (我是麻煩製造者) 提到:
: http://ctnews.yam.com.tw/realtime/200112/20/117427.html  
: 曾志朗:注音文是社會語言 無所謂好壞                    
: 中時電子報 15:08                   
: 【李怡志/台北報導】
: 教育部長曾志朗表示,「注音文」、「港漫體」都是社會語言的一種,並無所謂的好壞,
: 完全是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語言。                                                 
:
: 最近網路興起「注音文」與「港漫體」兩種寫作方式,前者標榜用一個注音符號代替一
: 個字,後者則大量吸收香港打鬥漫畫的詞彙與體裁。曾志朗說,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
: 隨時都會有新的語言、語彙產生,並沒有什麼不好。注音文就是學生因為電腦輸入的
: 關係,受到環境與科技影響,產生的新語言。
: 但曾志朗也強調,網路語言的使用有其範圍,學生應該知道何時可以使用,何時不行。

這是時代的據輪, 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無奈之一。注音文和港體都不是問題的癥結, 重點中文文章中的別自憐偏。曾部長所謂的「應該知道合十可以用,合十不行」 可能只是迎合市場的場面話。這樣的發展久了, 年輕人從來不曾在學習階段明白哪個自裁是正確的如何能夠在「應該」做判斷的時候,決定哪個正確,哪個不正確? 注音輸入法著科技的魔法掃把目的漫天飛舞,已經到了令人噁心的地步。 滿的同音別字(還有些把捲舌或不捲ㄙㄜˊ,鼻英或不鼻音給混淆了的非同音別), 無非等於把中文作廢「拼音文字」。地球上所有被「發現」可以稱為「人類」的物種, 都有語言,卻只有非常少數有文字。文字是刻意被發明出來的, 不是偶然或物競天擇地演化出來的。文字是一種需要刻意培養與呵護的文明。 不用多麼長的時間,就可以毀滅一整套文字,使它失傳。 而跟著失傳的,辨識建築在那套文字上的整個文話, 就像我們今天回頭看到的埃及文化與八筆輪文化。失傳又怎樣? 沒怎樣。反正自從地球上有生物以來,滅絕了 99% 的物種, 而存活下來的不到百分一。所以,滅絕是常態。 那些無法承受募集自己的文化從被拔起的知識分子, 只好像王國圍一樣抱著石頭自陳元名媛的湖底。

文字的發展符合一種簡單的經濟學原理:供需平衡。文字經濟學中,寫的一方是供方, 讀的一方是需方。這兩方總有些矛盾的需求。 把所有中文裡的同音字全部用同一個字取代, 甚至於完全消除方塊字而以注音符號或者等價的英文字母取代, 便是達到供方的最優化(如果我們認定「方便」是「優」的話)。例如上一段就是實例。 我採用漢音輸入法,完全不選字也不選詞,任由它自己決定。大家可以明白, 讀的那一方就必須花費比較多的思索才能理解這種文字。 如果想像您要寫一個電腦軟體來「判讀」例如前一段的文字, 您所需要寫下的 if-else 肯定比較多,程式肯定比較複雜。 反之,如果正確使用每一個方塊字,寫的人累了, 讀的人卻輕鬆很多(如果他的中文有基本養成的話)。 要達到讀方的最優,那可能最好是每個方塊字只有唯一的意義, 絕對沒有需要判斷一個字之兩三種不同意義的情況。 這就是前面所謂的「供需雙方」的矛盾。 而五千年來中文的演進成今天這個樣子,基本上便是供需平衡的結果。

新科技在供需雙方投下了新的參數,它擾亂了平衡, 一個活著的社會自然會重新找到平衡。 如今我們看到而且參與了重新找到平衡的過程。就好像曾部長所說的, 平衡本身沒有好或壞。就好像物理、化學、生物、經濟當中的任何平衡, 它們都沒有客觀的好壞。但是,客觀的沒有,主觀的卻有。 在這一次中文的重組運動當中, 我們能夠繼續保有多少自己文字與文化的特色, 攸關我們以後在全球化市場中的地位與利基。 文字與文化,不是「無價」之寶,相反地,他們是有價的, 只是多數人看不到並且無法衡量而已。


[ 回上層 ]


Created: Dec 23, 2001
Last Revised: July 10, 2002
© Copyright 2002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