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微分和積分都需要大量的計算。 從 2200 年前的希臘文明,到後來陸續在中國、印度、阿拉伯所產生的文明, 人們都曾先後面臨這種繁複計算的需求。 除了特別聰明的人找到特別巧妙的方法之外,這些計算遠遠超過當時所有人的能力範圍。 而十七世紀,以牛頓與萊布尼茲為代表人物的偉大發現, 就是為這兩大類超級複雜的計算問題,找到了超級方便的計算方法。 因此,我個人經常想,如果電子計算機比微積分早被發明, 會不會人們就不會努力思索這些計算問題的簡便解法,於是微積分就永遠不被發明?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沒有微積分帶來的科技進步, 是否人類永遠無法進步到能夠發明電子計算機的一天? 歷史無法實驗,這個疑問,就只能當作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了。
這一篇所講到的專有名詞(或動詞、形容詞),都有專門的教材來詳述。 所以都不在此詳細解釋。
十七世紀的西歐知識份子,陸續發現一些微分的「撇步」。 那就是,給定一個可微的函數
而偉大的「微積分基本定理」告訴我們,如果你可以找到
則
就是因為微積分基本定理,才使得微分和積分這兩件事情, 被牽扯在一起。
籠統地說,只要是基本函數,就寫得出它的導函數。
可是,即使
微積分導引人們去思考、去認識:極限、連續、實數這三個觀念。
而數值的極限,也啟發當時最有創造力的大腦,去思索函數極限的可能。
因而,配合微積分的技術,就開啟了另一扇大門:函數級數。
許多非常緊要的函數,以前都只是在觀念上存在,卻沒有計算它的方法。
舉凡
既然要用到函數級數,則必須探討級數是否收斂的問題, 也要知道函數在哪個範圍內保證級數收斂? 即使是電子計算機,也不能完整地以計算結果來判定一個級數是否收斂。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還是需要用數學來判斷。 一旦判斷會收斂,就可以放心地寫一個計算機程式來估計級數的極限了。 然而,在深入研究極限存不存在的問題時,卻發現真正要知道的是: 實數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性質?
所以,現在應該可以看出來,在一門微積分課裡面探討連續函數、 數列極限、函數極限、函數級數、 函數級數之收斂判斷、實數原理與性質的必要性與正當性了。 這些學問,有些必須延到第二個學期的微積分,甚至於只有數學系的高等微積分, 才能夠探討。對於第一個學期的微積分課程,我們不一定要深入進去。
Created: Aug 3, 2001
Last Revised: Aug 3, 2001
© Copyright 2001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