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媒體就是訊息? 媒體就是資訊? 這句話玄了一點. 訊息是抽象的, 而媒體是具體的, 不是嗎? 請容我解釋個人的理解.

這句話的第一層意義是, 資訊依附媒體而存在. 如果資訊在電腦磁碟上面, 磁碟毀了 資訊就沒了. 如果資訊印在書上, 書焚了而讀過書的人也坑了, 資訊就沒了. 如果資 訊刻在石頭上, 風吹雨打五百年也是沒了. 就連文字本身也是媒體. 埃及與馬雅人 的文字還刻在牆上, 但是認識字的人死絕了, 那資訊也沒了. (所以我要孩子學繁體 字中文.)

這句話的第二層意義是, 資訊應運媒體而生. 一種新媒體的誕生, 勢必帶來新的呈現 方式. 新的呈現方式, 勢必帶來新的內容與新的訊息. 就好像同樣的故事, 說書人和 印刷紙本的呈現方式不同; 而同樣一個戲碼, 架在秋後田畝中的野台戲, 其呈現方式 就必定和京城裡的豪華戲院不同. 考慮語言本身是為一種媒體, 所有精通不同語言 的人也都會發現, 有些具有特別含義或生動印象的描述, 似乎無法翻譯. 有些話, 就非得用它的母語來說, 才能完整地表達. 而這種差異, 換另外一個角度看, 不也 反應了使用那種語言 (媒體) 的人民之特色? 例如人們普遍相信的, 法語之浪漫與 德語之嚴謹, 其實也反應了我們對那兩種民族的普遍認識.

電腦網路媒體有哪些不同? 而哪些才是有所改善的不同? 這些是我們要細心體會的. 教材的編輯、寫作與呈現, 處處受到這種新媒體本身的特性之影響. 運用這種媒體的 方式與文化, 正在逐漸浮現. 每個參與的人都影響它, 也都受它影響, 但是大部分人 並不自覺. 如果針對這個新的媒體來設計教材, 我們要細心察覺它獨特的呈現與運 作方式, 並思考它提供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機會?

這個問題當然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以下兩段是我個人的心得.

超文結構使我們可能建立有效的多重解析度教材 (multi-resolutional course material). 有些作者認為, 過多的計算或證明細節導致讀者見樹不見林. 而且, 過 分強調每一個環節的技術細節, 可能阻礙了許多學生對整體理論大意的吸收. 因此這 些作者開發一種著書的方式. 他們將整本書想要傳播的知識, 簡易地在第一章全 部呈現, 然後再逐步地深入細節. 讀者可以自己選擇深入的程度. 例如我的論文指 導教授---許進超教授在 1989 年就開始用這種方法寫書 (他稱其為 multigrid 方法). 也有一些作者, 將所有的技術細節都丟到附錄, 所以正文就顯得直接而簡潔. 那是因 為資訊被局限在線性編排的書本內, 作者們的權宜做法. 現在我們有更好的工具. 那 就是超文結構. 我們可能一層一層地呈現微積分的內容. 深入的程度視學生的情況 而定.

萬維網 (WWW) 可能重新將人類的知識合為一體. 我以為, 人類的知識本為一體. 如 今越來越細的分工, 造成越來越多溝通的鴻溝, 例如所謂的兩個文化 (C. P. Snow, 1959). 政府與民間團體近來一再呼籲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或是倡導科技與人文本為 一體. 這樣的理念與胸襟, 應當從學生的時代開始培養. 但是學校因實際操作之需要, 已經將整個課程分成若干個科目 (數學, 物理, 歷史, 地理等等). 只舉一個例子. 當 我們談到牛頓, 在橫的方面, 有機會連結到介紹英國的地理教材; 或連結到介紹十七 世紀的歷史教材, 甚至可以搜尋所有 1642 年的歷史大事; 或連結到牛頓時代的音樂、 美術、建築、雕刻名作, 以及討論當時世界觀與宗教觀的網頁. 我們可以比較, 在牛 頓時期, 物理化學天文學有哪些發展, 而中國那時候又是什麼狀況. 在縱的方面, 我 們會發現牛頓除了微積分基本定理之外, 還在力學與光學上有所貢獻. 而那些工作對 其他學科所產生的影響, 則可以從其他學科的網路教材中找到. 甚至於, 從地理歷史 或文藝的網頁, 它們可以連到英國遊學團或所謂知性之旅、深度旅遊之類的網頁, 提 供商機也培養學生的世界觀.

後記

Marshall McLuhan 是傳播學的大師, 在大眾傳播那個領域中是人盡皆知的大人物. 所以這句話也是那個圈子裡面流傳已久的名言. 但是, 最近 (1999) 我聽到某些傳播界的人士認為這句話已經過時, 應該改成 The Message is the Message. 仔細比較之後, 我發現我們雙方對這句話的理解, 有著所謂的跨學門的鴻溝.

對一個傳播學界的人而言, 他也許從二十歲就開始聽這句話, 而他的認知裡面, 所謂的媒體就是例如報紙和電視的大眾傳播媒體. 而他們或許認為, 這句話指的是, 因為報紙和電視之主導性與獨佔性, 所以報紙的訊息, 就是全民的訊息; 電視的訊息, 就是全民的訊息. 在今天這種具有雙向即使溝通可能的電子多媒體世界裡面, 在他們的立場和傳統看法, 顯然報紙和電視不再是獨佔性的媒體, 也因此他們自然會認為, 那些傳統中被認定的媒體不再代表了訊息.

而我是一個絲毫不懂傳播學的人. 從這麼一個外行的眼睛看來, 這句話完全是新奇的, 而且我完全沒有那個學科的歷史包袱. 我的認識直接來自字面和聯想. 我將媒體想成一個抽象的, 任何承載或整理資訊的工具. 在這個意義上, 我發展了前面所述的理論.

就在幾天以前, 我為了出一份作業而企圖定義了媒體資訊. 順便附記在此.

何謂「媒體」?就是儲存、整理、傳遞與呈現資訊的工具。
何謂「資訊」?就是你想要獲得、需要獲得、或獲得了會高興的感官刺激。
何謂「感官刺激」?藉由生物的眼、耳、鼻、口、皮膚或電磁感應所能獲得的外界輸入。


Created: May 11, 1998
Last Revised: Apr 28, 1999
© Copyright 1998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