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緣起與目的 感於提升國內人力資源之創意與創造力的急切性,中大在 1997 年 10 月由 劉校長召集組成了「創意教學推動小組」,研擬在中大教學環境、教育品質 及師生思維上,全面提升創意性的實際作法。 創意之養成訓練,雖沒有一定方法也並非沒有脈絡可循。我們認為,創意的 元素包括跨領域知識的融通和全方位思維的刺激。而且,我們認為這些訓練 不能倚賴零散的選修課、並且要儘早開始。因此,我們發現,與其另闢新徑, 不如就利用現行制度中國、英、微積分這三門大多數大一學生的共同必修課。 除了在這三個老瓶子中,注入創意的新酒之外,這三門課也經常接到受教單 位提出的各種改革要求。雖然個別的基礎必修課改革工作,總是在進行當中, 卻不曾有機會全面地檢討與研究。 因此,我們藉此機會提出一個跨全校所有大學部教學單位的基礎性計畫。由 中文、英文、數學三個授課單位的教師,邀請全校受教單位之教師共同參與, 從內容、教法、評量與補救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活動之再創造與再設計,以 期提升教與學的效率、落實基礎教育成為終身學習之根本共通能力、拓展跨 領域學習與創意思維之宏觀興趣,以及滿足受教單位之個別需求。 (二) 基礎與條件 中大「創意教學推動小組」三年多來舉辦了四屆全校教職員生的創意點子競賽, 前後共十餘門創意實驗課程,以通識與理學院為主題的兩次創意教學研討會, 和一個開放全校學生自由使用的「松果多媒體實驗室」。 這個計畫在構想書的階段,就受到中文、英文、數學三系,包括系主任在內的 支持。並且,三個系都能找到至少五位教師,願意參與研擬教材或協同實驗教學。 中央大學除了由校長召集的「創意教學推動小組」之外,還有由副校長召集的 「優質教學與學習研究小組」,以及獨立教學單位「教育學程中心」。後者將 支援本計畫中學輔生的教學訓練工作。 (三) 計畫概述 【見總計畫書】 (四) 計畫管理 由中文、英文、數學三系參與研擬教材的教師,定期聚會設計創意性整合教材。 定案後交給子計畫二之企畫人員製作,並在學期中選定一個時段實行。而受教 單位也有教師受邀參與,分別與中文、英文、數學三系教師聚會,商談針對個 別對象的教材、教法、評量方法。為使參與教師有充裕的時間投入討論與設計, 由本計畫提供兼任教師鐘點費,替代參與教師在本科系的高年級選修課程。 當教材經過一回試教、修改之後,進入子計畫二之教材教法資源中心,此後邀請 三系教師參與教學觀摩與研討會,推廣這些成果。 (五) 實施方式 四年的實施方式原則上相同,如下所述。除了四年中的第一個學期以外。因為 此計畫牽涉兼任教師的聘任、某些選修課程的異動、專任助理的面談與聘任、 學輔生的面談與訓練,牽涉到許多的人事問題。這些事都不能在確定經費之前 動作,而教育部的正式公文可能會在八月份抵達。因此,第一個學期應該處於 協調與團隊組成的工作上。 (5.1) 階段性教學與評量,並配合受教單位之個別需求 或按照學習之主題(例如國文:科普寫作、應用文寫作)或按照邏輯之順序(例 如微積分:理論、算法、應用),將國、英、數三科之授課與評量內容重劃,使 得課程之分段更細,評量之內容與目標更明確,學習狀況的回饋更準確而且迅速。 ○由授課單位邀請受教單位合作開發有個別學科特色的階段性教材與評量內容, 依階段內容之多少,設定完成的階段數。 ○完成後的教材庫,超過一班一學年所需,任課老師可以自行選擇配套。 ○針對某學科設計的教材,可以被其他學科選用,作為跨領域學習和通識眼光 的培養。 ○凡是技能性評量,皆行之以電子媒體,使得在評量中立即回饋,且可以反覆 操作。同時藉此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自律性。 ○每個階段皆有其立即補救的時程,由學輔生團隊進行,詳於後。 (5.2) 大一國文、英文、數學聯合主題式教學 (Theme-Based Learning) 每學期之國英數課程中,規劃一個階段,設計主題式教學之教材教案。其主題亦 應配合受教單位之興趣,由三門課的教師以三種面向同時闡述之。其目的是利用 必修基礎課程來拓展跨領域學習與通識思維之宏觀興趣。 (5.3) 由學輔生組成的補救教學中心 遴選三、四年級人格特質適合,並且學科能力合格的學生,施以兩階段之職前訓 練:同儕性小團體教學技巧與學習障礙心理輔導技巧,擔任學輔生 (tutor),組 成補救教學中心,協助學生在時限內達成各階段的學習目標。 ○學輔生與需輔導之學生比例,原則上維持在 1:5 之內。 ○藉由電子媒體執行的技能性評量,亦由學輔生代為督導。 ○學輔生之指導老師即為學科任課老師,訂立指導規範。細節不詳於此。 ○學輔生之訓練費用,初期由計畫資助,逐年規劃校內之配套收費機制,計畫 結束時,應自給自足。細節不詳於此。 ○學輔生之服務酬勞,初期由計畫資助,逐年規劃校內之配套收費機制或法案, 以學分、資歷證書、小額津貼之方式酬謝。細節不詳於此。 (5.4) 兩種目的、三個階段的教學效果評量 ○教學效果評量:評量階段性設計、主題式教學法、補救教學中心之教育效果, 教材內容與學科評量工具的適用性。(由優質教學小組與教育學程參與本子 計畫進行) ○認知評量:評量此計畫是否提高了跨領域知識整合的興趣,是否提升了學生 後續學習的能力和興趣,以及是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由子計畫三 進行)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第一學年末實施,第二階段在第三學年末實施,第三 階段在畢業後第四年抽樣調查。第三階段已不在本計畫執行期限內。(由子 計畫三進行) (5.5) 教學觀摩與推廣 有了前述的發展,卻不能只是局限在三五位參與計畫的教師與班級上。以前也不 乏各種針對大學課程的教學觀摩研討會。但是通常成效不彰。根據創意小組舉辦 教學研討會的經驗,必須將課題局限得很窄很專,才會吸引大學教師的興趣。例 如我們曾經舉辦針對理學院的教學研討會,出席與討論者,雖然都是理學院的教 師,但是無論在數量與討論的品質上,都是盛況空前。 等到前述 (5.1)--(5.3) 的工作進行了兩年之後,也就是在第三學年,我們將開 始分系舉辦系內同仁的大一課程教學觀摩研討會。在如此明確的標題之下,而且 又是系內同仁的教材推廣,應該會有較高的參與程度。 (六) 工作團隊素質與規劃設備 子計畫主持人單維彰教授自始即為「創意教學推動小組」成員,曾為中文系康來新 教授主辦之國際紅樓夢會議提供網路技術支援、與英文系林文淇主任合開創意性實 驗課程「英文與數學閱讀---愛麗絲漫遊奇境」廣獲好評、主辦理學院之創意教學 研討會並將出版演講集、主持松果多媒體實驗室、在漢聲電臺調頻廣播網主講每週 一次的終身學習節目、並從今年起開設「網路多媒體創作」通識課程。 協助中文系教師之協調工作的康來新教授,也是總計畫的主持人,現任中文系系主任。 協助英文系教師之協調工作的林文淇教授,也是子計畫二的主持人,現任英文系 系主任。協助學輔生之小團體教學技巧培訓、教學效果評量問卷設計的陳斐卿教授, 現任「優質教學與學習研究小組」執行秘書,曾任「教育學程中心」主任,並正在 協助建立新設之「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參與教材設計或配合教學實驗的教師,分別有中文系的姚振黎、賀廣如、向鴻全、 許秦蓁,英文系的陳聖儀、劉碧芬、周慧玲、劉詠華,數學系的林欽誠、趙一峰、 夏良忠、許正雄,都是具有教學熱誠與實際經驗的教師,其中多人曾經獲得校內 教學優良獎項。 (七) 進度及成效 第一年:以數學系兩班、機械系三班為實驗對象。上學期以組成團隊為主要工作, 並籌備未來三年的合作受教單位,開始階段性教材的規劃與設計。下學期 開始教材設計與製作,首度評量。小規模學輔生上線。 查核點:未來三年的合作對象、三個階段性教材、第一階段評量結果。 第二年:針對新的受教單位,繼續教材設計與製作。學輔生正式上線。 查核點:六個階段性教材、網路媒體之評量工具,第一階段評量結果。 第三年:加入新的受教單位,繼續教材設計與製作,繼續學輔生培訓。各系的教學 觀摩推廣活動。 查核點:六個階段性教材、網路媒體之評量工具,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評量結果。 學輔生成效評估。 第四年:加入新的受教單位,繼續教材設計與製作,繼續學輔生培訓。各系的教學 觀摩推廣活動。 查核點:六個階段性教材、網路媒體之評量工具,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評量結果。 學輔生成效檢討。總計畫執行檢討。成果推廣的評估或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