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與測量
複數:
台灣:
10 年級上學期:定義i與複數,介紹複數的四則運算以及在複數平面上所代表的意義。
10 年級下學期:複數平面,長度與主幅角,棣美佛等式
日本:
11 年級:內容和台灣一樣,但列為選修課程。
長度:
台灣:
1 年級:直接或間接的比較長度,利用其他物件去測量長度。
2 年級:瞭解單位和量值之間的關係。相同的長度在不同單位下會有不同的量值,例如公分與公尺的換算。
3 年級:介紹公尺、公分和公釐之間的關係。
4 年級:介紹「公里」。
3 年級:
日本:
1 年級:和台灣一樣。
2 年級:和台灣相同,並介紹公釐。
3 年級:和台灣相同,並介紹公里。。
面積與周長:
台灣:
2 年級:瞭解面積的意義,並可以直接比較面積的大小。
3 年級:瞭解單位和量值之間的關係。相同的長度在不同單位下會有不同的量值,例如公分與公尺的換算。
4 年級:介紹公尺、公分和公釐之間的關係。
5 年級:介紹「公里」。
5 年級:
6 年級:
8 年級:
日本:
1 年級:和台灣一樣。
2 年級:和台灣相同,並介紹公釐。
3 年級:和台灣相同,並介紹公里。。
體積、容積與重量:
台灣:
2 年級:認識體積、容積與重量的意義,並且會做比較。
3 年級:介紹公升、毫升和公斤、公克。
4 年級:間接比較平方公分與面積。
5 年級:立方公尺與立方公分的關係,容積與體積的關係。
5 年級:公噸與公斤。
5 年級:計算立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
6 年級:介紹基本圓柱體的體積。
11年級:介紹球體的體積。
日本:
3 年級:和台灣一樣,介紹公升、毫升和公斤、公克。
6 年級:立方公尺與立方公分的關係,容積與體積的關係。
6 年級:計算立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
7 年級:介紹基本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對於球體的體積則未指明要在何時教學)
角度:
台灣:
2 年級:介紹「水平」、「鉛直」和「垂直線」
3 年級:認識「角度」,並做一些比較。
4 年級:測量且複製180度以內的角。
10年級:介紹廣義的角度與弧度單位。
日本:
4 年級:將台灣2、3、4年級的課程全部融合在這一學年。
11年級:課程內容和台灣10年級的一樣。
時間:
台灣:
1 年級:從時鐘讀出以小時或半小時為單位的時間,可以從日曆讀出星期與日期。
2 年級:可以從時鐘讀出「時」與「分」。
3 年級:瞭解日期、時、分和秒之間的關係,並可以進行相同單位的加、減。
4 年級:進行不同時間單位的加和減。。
5 年級:時間的乘法與整數除法。
日本:
2 年級:和台灣一樣。
3 年級:和台灣相似。
代數
數學式:
台灣:
1 年級:用說與寫的方式表達數學式的「加」、「減」。
2 年級:以空格表達「加」或「減」的問題。
3 年級:以空格表達「乘」或「除」的問題。
4 年級:用中文表達數學關係式。
4 年級:以空格當作未知數,表達生活情境裡的數學問題。
5 年級:解答以空格當作未知數、一步運算的問題,並且進行驗算。
6 年級:使用x,y當作未知數的符號,並且運用在兩步運算可以解決的問題。
7 年級:能流暢的進行代數運算。
8 年級:處理類似、和的數學式。
日本:
1 年級:內容和台灣的一年級課程一樣。
2 年級:能用口語或書寫表達乘法。
3 年級:能用口語或書寫表達除法。
7 年級:相似的內容涵蓋了台灣七年級與八年級的課程
9 年級:處理類似的數學式。
運算規則:
台灣:
1 年級:發現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並且利用於10的補數。
2 年級:九九乘法表。
2 年級:發現乘法的交換律,且利用之。。
2 年級:瞭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並且將這個結果利用於數學式的驗算。
4 年級:瞭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且將這個結果利用於數學式的驗算。
4 年級:瞭解、是有意義的運算。
5 年級:瞭解乘法對加分的分配律,並利用之。
6 年級:瞭解「等式」的意義。給定,則、、。
7 年級:指數律,底數為分數、指數為非負整數。
10年級:將類似的根式進行有理化。
10年級:將複雜的分數簡化成實數。
日本:
2 年級:九九乘法表。
3 年級:瞭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並且將這個結果利用於數學式的驗算。運用在更大的數字上。
4 年級:和台灣一樣,交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且更強調 被除數=除數x商+餘數。
4 年級:瞭解、是有意義的運算。
比例:
台灣:
6 年級:瞭解比例、比值與正比的意思。用速度當範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7 年級:瞭解正比與反比,流暢的轉換和這兩種格式。建立且解決比例方程式。
7 年級:瞭解什麼是「連比例」,並且利用之。
日本:
6 年級:利用表格或統計圖表去瞭解比例與正比的意思。
7 年級:類似台灣七年級的內容,並建立表格與圖表。
多項式方程式:
台灣:
7 年級:瞭解、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式。先利用嘗試代入數值的方式去解題,然後才介紹代數運算,並且驗算之。
7 年級:瞭解、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並且瞭解不等式的解所代表的意義。
8 年級:瞭解且學會建立二次一次方程式,利用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解去找出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並且利用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
日本:
7 年級:和同年級的台灣課程一樣。
9 年級:和台灣八年級的課程內容相同,但只做有理數因數的和實數因數的形式。解決沒有平方因式的方程式,而且不強調公式的使用。
多項式:
台灣:
8 年級:利用基本的乘法規則與十字交乘法去做因式分解。瞭解什麼是因式、乘式和公因式,將之運用在因式分解的技巧。
10年級:多項式的乘法與除法。
10年級:多項式的因式分解。
10年級:因式定理、餘式定理和一次因式檢驗法。
10年級:介紹公因式、公倍式,並且利用輾轉相除法去找出最高次數的公因式。
10年級:代數基本定理和共軛的複數根。
日本:
9 年級:和台灣8年級的課程相同,並包含一次式的乘法與除法。
10年級: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與展開。
11年級:因式定理。
11年級:介紹二次或三次的簡單係數多項式,並介紹複數根。
三角:
台灣:
10年級:測量0度到90度之間的角度,尤其是特別角30度與60度。
10年級:查表並且利用內插法找出某個角度的正弦值。
10年級:瞭解三角函數之間的倒數關係、平方和關係、商數關係,補角關係。
10年級:正弦公式、餘弦公式、海龍公式(Heron rule)。
10年級:角度測量的應用。
10年級:三角的代數公式,如:和角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以及積化和差。
10年級:。
10年級:。
日本:
10年級:課程和台灣相似,但侷限在正弦函數、餘弦函數、正切函數,並且只考慮0度~180度。的範圍。
10年級:正弦公式、餘弦公式。
10年級:角度測量的應用。
11年級:瞭解三角函數之間的倒數關係、平方和關係、商數關係,補角關係。
11年級:和角公式與倍角公式。
線性代數:
台灣:
7 年級:建立兩個未知數的線性方程祖,並且明白方程式的解的意義,可以流暢的使用消一個未知數的方法解題。
11年級:兩個或三個未知數的線性方程祖。有系統的利用高斯消去法、Cramer法則解題。課程延續到12年級,將會以矩陣的形式表達線性方程組。
12年級:2階或3階方陣的行列式值,並介紹行列式值的代數與幾何意義。
12年級:介紹2階反矩陣。
12年級:矩陣的和與實數乘法。
12年級:矩陣的內積與行運算。
日本:
8 年級:內容與台灣7年級的課程相似。
12年級:形如的線性方程組,這裡的是3x3的矩陣。這個矩陣方程式的解則看做是矩陣的商。
12年級:和台灣一樣。
12年級:三階以下的矩陣的加法與實數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