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英文

統計表與分組資料

資料的呈現 (representing data / data representation) 無非就是表 (table) 和圖兩大類; 在數學課程裡,常稱呈現資料的表格為「統計表」。

表格當然都是二維的 (two-dimensional),橫向稱為列 (row),直向稱為行 (column)。 所謂 3 乘 4 (3 by 4 或 \(3\times4\)) 的表格,意思是有 3 行、4 列的表格; 注意,這個說法與矩陣 (matrix) 的習慣相反:所謂 \(3\times4\) 的矩陣意思是有 3 列。 每張表格應該有一個標題:table title 或 caption, 表中的一格稱為 a cell, 而每一列或每一行的最前面那一格(列的最左邊,行的最上邊)可能是表頭 (table heading),其內容 (table headers) 呈現那一列或那一行資料的意義。

統計表的設計可謂一門藝術,根據資料特性與使用目的, 有很大的創新 (innovation) 空間。 數學課只提供最刻板的兩大類統計表:次數表 (frequency table) 和列聯表。

次數表通常呈現一組資料的分布 (distribution), 而次數又有兩種表達方式:實際紀錄的非負整數,又稱為絕對次數 (absolute frequency),或者絕對次數佔總資料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稱為相對次數 (relative frequency)。

如果蒐集的是可以排序的有序資料 (ordinal data,包括數值資料), 則可以依序累計發生的次數, 用這種方式來呈現分布狀態的表格,稱為累積次數表 (cumulative frequency table)。 累積次數也有絕對、相對兩種表達方式。 為了跟累積次數表有所分隔,次數表也稱為次數分布表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如果蒐集的是數值資料,則可以將資料分組 (data binning 或 data bucketing), 形成分組資料 (grouped data) 再計算各組的次數分布 (groupe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分組資料的各部位名稱如下。

從分組的資料分布計算描述統計量(集中量數、分散量數), 是中學統計的主要程序性學習內容。

分組後的一個 class 也會被稱為「一組資料」, 這時要小心,它跟最初說的「一組資料」(a data set) 意義不同。

[語音講解:table.mp3]

[ 回上層 ]


Created: Jan 24, 2023
Last Revised: 11/11
© Copyright 2023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Home Page]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