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與調整大型背包的經驗

兼 Gregory Whitney 使用心得

【注】本文原載中原登山社的 BBS 討論版, 起因於回應關於 Osprey 背包以及後續關於輕量化的討論。 這篇文章剔除關於中原山社校友的談話,也刪除了關於輕量化的闡述 (我打算另外專門寫一篇對於所謂『輕量化』的看法)。

我使用了兩年又四個月的 Gregory 背包是 Whitney 款式, 目前陪我出隊 16 次共 62 天。 其 2004 年款、中號的基本資料 (查自 www.backcountrygear.com/catalog/packdetail.cfm/GR1312) 是:90 升、3.2Kg (合 7 磅)。但是我自己使用的這個,以我所能的最精密測量結果, 是 4.3Kg (約 9.5 磅)。我的背包於 2002 年 7 月採購自 www.backcountrygear.com, 當時遇上特價,便宜了 100 美元,而此款背包在 2002 年稍微修改, 以比較進步的材質來略為減輕重量。 我買的這個想必就是 2002 年的舊款,所以才會大減價,而比現在的版本重這麼多。 但是,我相信除了重量之外,新舊兩款 Whitney 的設計於背負系統應該完全相同, 所以這份使用心得還值得閱讀。

100 美元買 1.1Kg 值不值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但是我已經從睡袋、睡墊、防雨罩和羽毛衣/羽毛背心這幾件必備裝備上面把那 1.1Kg 換回來了,所以就不去討論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

在 Gregory 之前我使用一款 Lafuma 的背包,忘了款式, 2001 年 11 月在竹北的城市綠洲採購,約 70 升。 看上它是一個很微不足道的理由:它的腰帶上附著一個小口袋, 我覺得很方便放些零食之類的小東西。但是背著它出隊 5 次共 12 天, 實在無法適應,總覺得被壓得喘不過來,怎麼調整也無法將足夠比例的重量轉移到髖骨上。 因此斷定它不適合我,所以決定換掉。後來這只 Lafuma 轉讓給中央山社一位同學, 他的體能是我見過最好的那一種人,他背起來似乎沒有抱怨; 所以說,背包好不好,還是跟體能有關的。

在 Lafuma 之前,我有 16 年不曾登山,所以沒什麼可以比較的。從高一到大三, 我都用登山友的鋁架背包,其實當時非常滿意 (一方面也可能當時年輕體能較好)。 我知道登山友的鋁架其實『參考』了美國 Kelty 的設計,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對 Kelty 難以忘情,一個月前終於還是買了 Kelty 的 50th Anniversary (五十週年紀念) 款鋁架背包。上週首度使用,還不到給它評價的時候。

在使用 Whitney 期間, 長我一歲的德興學長曾經背著它走了從下翠池到翠池的那一小段路。 德興不住地稱讚 Whitney 好背:上背包的時候覺得有點份量, 但是一上肩就好像沒有了。 此外一共還有三位年輕同學幫我短暫接過背包, 每個人都稱讚它背起來舒服 (包括買了我的 Lafuma 的那位)。

前面說的是「感覺」,現在談談技術上的心得。

首先,Gregory 背包的主袋、肩帶和腰帶都分成三種 sizes。 該公司的使用手冊 (User's Manual) 內有非常詳細的丈量說明, 更好的是那份手冊有 PDF 檔案可以下載。我就是因為讀了那份文件才敢郵購的。 以我自己的身材為例,主袋 (根據背長) 應該選 M,肩帶也是 M, 但是腰帶應該要 S。我相信選擇正確的 size 是背負舒適的第一步。

其次,在試背與調整背包的時候,一定要負重。 Kelty 的手冊上建議承載 35 磅 (約 16 公斤) 來試背與調整。 我個人的經驗也是如此。拿空背包來調整,意義並不太大。 而且也不能只裝 16 公斤的水,因為那樣的重心不對。所以,要真正的試背與調整, 其實是很費周章的。在大部分的商店裡,並不容易真正辦到; 這就是為甚麼參考其他人的使用心得是很重要的。

話說兩週前跟中央山社去北大武山,一位同學背著全新的 Lowe 背包, 我正好走在他後面,他那背包怎麼看都不順眼。反正路程很短, 我們就經常停下來調整,包括把肩帶拆掉重新設定背長。 第三次調整之後,他歡呼一聲『好像減掉三分之一的重量了』然後一溜煙就跑不見了。 當時他為了要去東郡而順便拿北大武做重訓, 所以當我幫他調整背包的時候,背包的重量是足夠的。

最後,背包和鞋子一樣,都是需要「磨合」的。順便一提, 我在高中時代從 REI 買來一雙全硬底、全皮的 Dunham 登山鞋, 還記得第一次穿出去走個滿月圓山而已,兩腳大概每個稍微突出的地方都磨破了, 後來每天回家就穿著它走來走去,大概花了一個月才磨合。 那雙鞋一直穿到大學畢業,帶去美國,冬天下大雪的時候也穿去上課, 一直很舒適。我因為生了一雙扁平足,所以向來買鞋就麻煩, 就算是一雙慢跑鞋,也經常要花上幾天來磨合。

但是三年前趁著去義大利開會,在專門的店裡由專人服務挑了一雙合腳的 AKU 登山鞋, 雖然也是全硬底、全皮的,可是神奇地一穿進去就覺得舒適,幾乎完全不需要磨合期。 可見製鞋技術是有差的,而有沒有找到真正合腳的鞋也是有差的; 但是,後者很難在網路購物或者存貨量不足的商店辦到,因此磨合期是否足夠, 看來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

我認為背包也需要和自己的腰、背、肩和胸膛來磨合。 第一次背負 Whitney 是 2002 年 10 月 5 日, 我帶兩個孩子去合歡北峰露營,因此故意背負非常多的裝備 (他們倆當時合起來背不到 10 公斤),但是我也知道路程很短 (重裝 70 分鐘), 所以敢於這樣嘗試。那一次使用 Whitney 的經驗並不愉快, 特別是腰背很酸,髖骨也有點疼。但是我明白那還在正常的磨合期, 所以路上很有耐心地停下來不斷地調整,次日下山時就感覺好多了 (當然也因為背包內容變輕了一點)。 10 月 12 日又出動去畢祿山,也是那種重裝很短的路線, 所以也是適合用來實驗背包配置的好路線,就這樣又微調了一次。 這兩個活動都是為了駱駝山會的雪山六路會師而暖身,也順便磨合了背包。 10 月 23 日出發走大雪線,首日就要踢 29 公里的 230 林道, 那是我最後一次感覺還在用自己的腰去磨合背包, 那天之後我就覺得它完全合身了。對於各種臨時因為重量或重心所需做的微調, 也都駕輕就熟,可以邊走邊調整。

綜合以上所述,暫時總結一下三個重要的步驟:

  1. 買以前先確定 size 是最適合自己的,
  2. 如果有機會試背的話,要裝得足夠重,
  3. 長程使用以前,先找短程路線磨合
前面說過,體能越強的人越不在乎背包的舒適程度。 譬如有些人就算給他一口麻布袋,大概也可以照樣扛上山去。 但是我相信如果給那種人一只舒適的背包,他也不會有甚麼埋怨。 重點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登山活動,它是旅行、還是苦行? 事實上有些人登山的目的真的是苦行;他們相信苦行是自我解脫的不二法門。

現在我綜合 Gregory 和 Kelty 使用手冊、以及我自己的領悟, 大致說明一下調整和挑選大型背包的程序。

  1. 首先,裝得夠重, 而且用各種拉繩將重心調整到靠近背部而且從底部算來大約 1/3 處。 如果一個大型背包沒有足夠的拉繩來調整重心,那它根本就不值得考慮。
  2. 然後放鬆所有的背負系統,上肩之後先收緊腰帶, 使得腰帶的水平中心線大約在髖骨上,腰帶扣環大約在肚臍或偏上一點, 但不能感到腸胃受到壓迫,大腿抬高到水平高度時不應受到腰帶阻礙, 而腰帶收緊後所剩的繩帶 (沒有軟墊的部份) 長度不應超過一個手掌。
  3. 然後收緊肩帶,但並不像腰帶那樣完全收緊,而是稍微鬆動,使得你站直、 前傾、又站直的活動時,可以感到背包以腰帶為支點在你的背上『稍微』晃動; 甚麼是『稍微』的定義就很難說明了。
  4. 然後收緊提帶 (肩帶上方與背包頂端相連的拉繩),讓背包貼到自己的背上。 此時肩帶的最高點和自己的肩膀之間至少可以伸進去一根手指, 而且提帶大約呈 45 度的傾斜;同時後脖梗子不應該有被夾到的感覺。
最後拉上胸帶 (將兩條肩帶扣在一起的橫向拉繩)。我特別要說這個項目, 因為我曾聽說一種講法:不能拉上胸帶,原因是怕跌倒或滑落的時候不能脫身。 我個人不能贊同這個說法。第一,在所有登山時間中, 也許需要解開背包脫身的時間只有十萬分之一, 而你用壹減十萬分之一的時間來放棄胸帶的舒適,划不來。 第二,就算需要緊急放開背包脫身,那還有個腰帶要解開, 也不差多解開一個胸帶。第三,墜落時被綁在背包上, 是禍是福其實我只能說是各 50% 的機率,未必解開就一定好。

我自己有一次向後倒栽蔥的摔倒經驗,幸好有背包墊著, 然後它又卡在岩石上,我才毫髮無傷; 當然摔停了之後還是要鬆開腰帶才爬得起來 (那時候用登山友鋁架,尚無胸帶)。 我有個建中山社的學弟,他在政大山隊的時候發生過一次嚴重墜落, 當時背著 Jansport 鋁架背包,他墜落之後天旋地轉, 居然是鋁架的ㄇ字外型勾在一個斷掉的短樹上,止住了墜落。 當他停下來的時候,全靠著背包的鋁架掛在樹上, 而他自己就是因為綁著腰帶才沒有脫離背包自己摔下去。 隊友把他救起來之後,發現他只有一些淤青。 我用這兩則故事來說明,墜落時是否綁在背包上,實在是禍福參半, 最後還是由命運決定吧。

拉上胸帶使得肩帶不會卡在腋下,也不會扯著肩頭, 而可以正確落在肩頭與鎖骨之間的凹縫內, 它還可以順便將本來由雙肩承擔的重量再度分散到肩膀與胸膛上。 胸帶一定要可以調整高低位置,使得它落在鎖骨數下來第二或第三根肋骨上, 你可以擴胸深呼吸試試看,那個部位在深呼吸的時候並不會擴張, 因此胸帶應該落在那裡才不至於影響呼吸。

女性並非不能使用胸帶,如前段所述,胸帶其實並不落在『胸』上。 但是這時候牽涉到兩個問題: (1) 她的內衣型式,如果是軟質的運動內衣,應該都沒有問題。 (2) 肩帶被胸帶靠攏之後的兩側壓迫, 這個問題就只好靠著本身的體型或專門的女性背包來解決了。 大廠都有專門的女性背包,不過老實說除非特別豐胸肥臀的女性登山者, 似乎用不著國外的女性背包。我這樣說並非全無根據, 首次有機會實驗是在南二段上請一位學妹試試看, 她在調整之後說『終於沒有那種鬼壓床的感覺了』, 當天就變成最早走完路程的人。後來在我女兒、 一位學生和另一位女性朋友身上總共試過五次, 都是幫女性調整背包並使用胸帶的成功經驗。

最後終於要談到 Gregory Whitney 的使用心得。 我並沒有經歷過太多背包,所以不能說 Whitney 哪些地方設計得『比較好』, 但是我可以跟各位介紹 Whitney 哪些地方設計得『好』:

[ 單維彰的登山履歷 ]

Created: Feb 8, 2005
Last Revised: 2005-02-11
© Copyright 2005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