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輕量化

我要發表自己對『輕量化』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理論上,一個正常人應該可以背負自己正常體重的 1/3 而活動自如、且不造成 運動傷害。當然你可能本身已經超重,或者一般大學時代的年輕男生其實尚未 長到自己的「正常體重」,這些因素個人可以憑常識判斷一下。就我自己而言, 高中大學時代都是 54 公斤左右,但是當時背負 22 公斤以下覺得無物,顯然 超過體重的 1/3。一個可能是當時年輕身體好,也可能是當時尚未完全成年。 我成年後的正常體重是 65 公斤,剛恢復登山的時候不算,現在仍是感覺背負 22 公斤非常自然,所以就跟國外學者宣稱的理論相符了。

一個登山者應該自己衡量,知道自己的正常負重能力是多少。例如我自己的是 22 公斤。但是一趟高山旅行可能為期 7 天,除了食物飲水之外,有時候還要背負烹飪 的水,總難免要超過自己的正常負重。超過正常負重並不表示走不動或者就要抽筋了, 只是可能很難受或者無法按照預定速度行進而已。我是這樣計算的:以 7 天行程 為準,假設每天每人分配糧食 1 公斤,則平均每天 4 公斤糧食。外加帳篷平均 每人分擔 1 公斤 (因此標準的四人帳應該 4 公斤,二人帳應該 2 公斤左右), 每日行動水 1 公斤,共 6 公斤。我希望在不缺水的路線上,平均每日的負重是 我的正常量:22 公斤,因此 22 - 6 = 16 就是我的個人裝備重量。假設雪地 裝備與御寒衣物佔 2 公斤,則三季 (非雪季) 的正常個人裝備就應該是 14 公斤。 如果把我所有的裝備和衣物塞進背包,總重根本不到 14 公斤,那我就完全沒有 必要理會所謂的『輕量化』;反過來,我該想想,我還可以增加哪些裝備,使得我 的高山旅行更安全、更舒適、更快樂?反之,如果超過了 14 公斤,那就該想想, 除了哪些東西是不必要的以外,有哪些東西可以在同樣功能的前提下,買到更輕 一點的替代品?

至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例外地,重量的減低多少必須伴隨「質量」的減低 (大陸 說的質量,就是品質的意思)。因為材料的進步,同品質的物品之減重的確有成功 的例子,2003 相對於 2002 年款的 Whitney 應該是個成功的例子,但是我最明顯 經驗到的是 Therm-a-Rest 自動充氣睡墊的減重效果,以及使用高純度羽絨 (例如 850 或 900 fill) 的睡袋和羽毛衣╱羽毛背心的減重效果。還有快乾衣料也能 因為減少備用衣物而實質達到減重效果。因為營柱與布料材質的改進,現在的三季 帳篷應該可以達到平均每人 1 公斤的標準。我買的輕量背包罩和防水袋,都是失敗 的經驗;三粒 LED 的頭燈雖然很輕,但是其實值得換成稍微重一點、顆粒更多或者 含一個鹵素燈泡的頭燈。我的照相機太重了,但是還可以忍受,畢竟它拍攝的效果 非常好。這些經驗給各位參考。

[ 單維彰的登山履歷 ]

Created: Feb 8, 2005
Last Revised:
© Copyright 2005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