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金礦與台灣高山採金

2004-08-15 中午, 我在中原山社的 BBS 版看到轉載淡淡的山岳天的屏風山合歡金礦聯合報舊聞, 覺得很有趣。但是原文瑣碎,還有不少別字,所以著手改編, 並自己做了一點點搜尋,寫成以下短篇報導。

根據聯合報 1979-08-21 報導,屏風山合歡金礦公司負責人胡政之、 陳欽准與總工程師張仁龍, 在民國 68 年 8 月 20 日上午到中興新村向省府主席林洋港說明, 該公司定於 8 月 25 日正式施工開採合歡金礦。 預定初期月產量二千五百兩,十一月份可增產到七千五百兩,全部為九十九純金。

但是這個期望至今尚未實現。

長期以來,各種調查與估計均表示合歡金礦蘊含千億價值。以目前採煉技術, 只要每噸礦石含金兩公克便值得開採。 台大地質系譚立平教授執行國科會計畫所做的研究, 說屏風山區的含金礦石平均一噸含有六十公克以上的山金。 合歡金礦公司每月以二十四個工作天計算,此礦區可供開採一百年。 他們估計最少有黃金一千一百三十萬兩, 折合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 合歡金礦公司請來的美國地質專家則估計藏金量最少價值二百七十億美元。

合歡金礦公司的班底,早在民國 53 年就深入屏風山立霧溪支流, 先發現有豐富的砂金,再逆流而上尋至山腹,發現山坡有含金純度甚高的石英礦脈。 民國 64 年合歡金礦公司正式取得採礦權,面積函蓋屏風山區 446 公頃。 合歡金礦公司擬定的金礦開採計劃,是在已發現礦床露頭處開採, 分為第一、第二兩礦場。由於運輸礦用器材需要,必須先行開鑿卡車道路, 這條道路預計從大禹嶺出發,全程約三十公里。 國家公園管理局在 1984 年出版王鑫教授的報告指出, 這條道路已經開築 15 公里,不知道在哪裡? 看來不像登山步道。1979 年,有記者徒步前往合歡金礦工寮,花費 5.5 小時, 照這個時間看,應該就是走今天的登山路線。當時的記者報導這個工寮內有炊具, 可睡三十人左右,裡面有一些手工具和兩支新鋤頭。 這種規模,哪裡像是要大量開採的樣子?

關於合歡金礦工寮,記者還說它過去是遠東金礦的工寮,以粗大的原木架築而成。 由於工人在砍伐時,未遵守林務局的規定,打了好多年官司。可見在合歡金礦公司之前, 已經有前仆者遠東金礦公司了。有沒有後繼者呢?

合歡金礦公司在民國 68 年八月初宣稱 8 月 25 日正式開採, 難道只是困獸之鬥或者緩兵之計?因為根本在 8 月 24 日, 法院就因為它的債務而開始查封拍賣它的不動產。 所以,這整個計畫,究竟因為政府不支持而中斷,還是從頭到尾是場騙局? 我們還要走著瞧。

事隔兩年,看來合歡金礦公司繼續擴大他的『夢想』,因此還沒氣絕。 到了民國 70 年初,屏風山區的合歡金礦蘊藏量價值,被估計到二千億美元之巨。 這一次,合歡金礦公司說要在三月初正式開採, 而且帶進來的合夥人是日本良久企業開發公司, 這家外國公司將自日本引進開採技術及機具設備。 如今看來,顯然這次的重振旗鼓還是衰竭了。

合歡金礦公司至今存在,根據 2004 年 6 月 28 日自由時報報載,負責人名叫黃一雄, 看來他們的首席地質學者仍然是台大地質系的譚立平。那篇報導中, 他們在爭取的已經不是合歡金礦,而是復採金九礦區 (金瓜石、九分)。 此礦區由日本人經營多年,台灣光復後,政府曾成立台灣金屬礦業公司 (簡稱台金公司)接手礦區,但只是重點開採銅礦。 後來禮樂煉銅廠負債連連,政府在 1985 年宣布以新台幣 60 億元發放員工資遣費, 終結台金經營金銅礦區的事業。

至於台灣山區採金的大歷史,據台灣通誌記載,台灣最早出現的黃金, 即是來自東部的中央山脈。葡萄牙人約於西元 1500 年到過東台灣, 並在今花蓮附近的一條河流中發現黃金,即以葡國的產金地 RioDuero 命名, 就是『金河』的意思。

到鄭成功復台後,東台灣的金子已有部份輾轉流到南部, 鄭氏部將陳福知道金子來自後山,於是率兵翻山到今台東一帶的卑南番社尋找, 打聽出是一個叫『哆囉滿』的地方產金子,但問原住民哆囉滿在那裡?卻沒人肯講。

清朝入台之後,探險家郁永河,曾在他所著的《番境補遺》書中說,哆囉滿盛產黃金, 在水中取沙淘洗即可獲得。那時山胞已經知道黃金是好東西,常常先喝一碗酒, 再潛入寒冷的溪水中找黃金,金料大的如瓜子,小的像米粒, 然後蒐集起來熔成金條,藏在瓦罐中,當有客人來到,往往開罐示客,炫耀一番。

儘管外人對哆囉滿非常神往,可是原住民世世相囑,絕不外洩。 直到西元 1683 年基隆河中發現砂金,大家的注意力才開始轉移。 神秘的『哆囉滿』究竟在那裡呢?據台灣通誌載, 大概在今宜蘭縣大濁水溪以南到花蓮美崙溪以北一帶,其中的立霧溪又名金沙溪。 這些溪流多發源於中央山脈,每到溶雪期,極易山崩,溪水暴張,並且冷洌無比, 這點和郁永河所寫山胞喝酒下水採金之說相符。

日據時期,藤田公司曾於民國五年派技師在東台山地從事深礦工作。後來, 日本的礦業專家橫堀治三郎,從民國十幾年間到二十年間,曾先後八次到東台灣考察, 並在大阪朝日新聞宣傳稱,整個東台灣的北起宜蘭南至台東的黃金蘊藏量值四十億日元。 以當時黃金一兩五十日元折算,共達八千萬兩之鉅,結果引起一場掘金熱。 日本人還開闢了從太魯閣到錐鹿的產金道路。

花蓮的「淘金王」廖金城曾在民國 35 年到 47 年的十二年中, 在合歡山脈淘獲高達一千台兩的黃金。四十多年的採金歲月, 廖金城曾挖到一塊十多台兩的金砂礦,含金量約八成。 廖先生後來成為台大地質系譚立平教授的嚮導之一。

1996 年,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人員又調查台灣的金礦, 除了發現金九礦區可能還大有可為之外, 目前在中央山脈發現的山金含金地區包括四個,由北至南分別為:

  1. 南湖大山─碧侯地區
  2. 屏風山─奇萊山─碧綠山地區
  3. 廬山─卓社大山地區
  4. 玉山─秀姑巒山地區
其中屏風山區採集的樣本含金比例最高。 單是花蓮立霧溪河口由中央山脈沖刷而下的砂金,顆粒大者可達直徑一公分左右, 如同小金塊,目前該處仍設有國家砂金礦區 138 公頃, 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礦業開發處開採中。
[ 單維彰的登山履歷 ]

Created: Aug 15, 2004
Last Revised: Jul 17, 2005
© Copyright 2004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