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綱要

美國 6、7 年級「比例」教學例與練習題

本文分享劉珈妤碩士學位論文的〈附錄一:美國六、七年級教學例與課後練習〉。

我在完全狀況外的情形下,給了珈妤這份不公允的、需要無懼的勇氣的艱難任務。當她給我檔案,裡面有 895 道中英對照並且附上情境分類的題目時,第一個從我腦中閃亮出來的念頭是:

What a Herculean effort!

只要她稍微畏難,稍微抱怨,讓我知道題目的數量,我就會立刻收回成命。但是她沒吭一聲,默默完成了這份 437 頁,152 MB 的檔案;我將它壓縮成 11 MB。 為了表揚珈妤這份無畏的壯舉,必須為她獨立寫一張網頁。

另須強調的是,我國習慣將「正比、反比」跟「比例」綁在一起,大概因為它們都有一個「比」字。但美國與德國都不這樣看,在他們的課程裡,正反比屬於兩量關係,它們比較靠近函數,而不近比例。從數學觀念的要素來看,似乎美國與德國的安排較合理。因此,珈妤整理的近 900 題,主題只有比例,不含正比。

相對於曾仲祐的碩士論文讓我看到德國人節約資源的處世態度 — 德國六、七、八年級的數學課本 (LS 版),一年一冊,三冊總共才 548 頁 — 美國教科書表現出他們一貫的張揚傲慢風格(我認為任意使用資源是傲慢不敬的處世態度):美國六年級數學課本(CMP3 版)一冊 809 頁,同版本七年級課本則有 913 頁。誠然德國和美國都有其他版本的數學教科書,但這兩版的頁數可視為典型。

讀者可能有感覺,筆者我站在「節約是美德」的那一邊(我認為節約惜物是誠敬的處世態度),實在看不慣美國的鋪張風格。那麼臺灣呢?珈妤計算(H 版)五年級上下兩冊含習作共 531 頁,六年級 430 頁,七年級 644 頁;其中包含使用率極低但是原料更昂貴的附件(卡紙或透明片等)。可見臺灣數學課本消耗的資源也不遑多讓。頁數多也就罷了,在這麼多頁數的紙張上,臺灣六年級課本在比例單元一共提供 95 題、七年級課本 87 題,相較美國六年級 463 題、七年級 432 題,紙張承載的資訊密度也未免差太遠了吧?!由此或可推論:

臺灣數學教科書比美國同儕消耗更多資源。

我以前一直看不慣美國的鋪張,得知以上資訊之後,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

其實我對美國的意見不僅如此。老實說,我對美國數學教育懷有成見。我認為整個數學教育學術領域的風向,就是讓美國人帶壞的;我也基本上認為:數學教育只要別做得像美國就對了。我從陳梅生校長的回憶錄讀到:

在他一生中三次目睹美國的數學教育主張席捲臺灣,三次都造成災害。

希望我們別再第四次飛蛾撲火了。陳校長說的三次,是指隨機教算、新數學運動、建構數學。其實這三項主張都有可取之處,不必一筆勾消,我們學到的教訓應該是:教育的興革要慢慢來,不要妄想一步到位,更不要妄想世間存在一劑萬靈丹 — 如果資源許可,越多元越好,最好能讓彼此邏輯矛盾的教學設計同時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我帶著研究生做了那麼多跨國數學課程比較,卻一直沒跟美國比過。不過,美國畢竟是全世界的參考標準,她尤其影響臺灣巨大:包括筆者在內,絕大多數學者都是美國的博士,在我們稍年輕的時候,難免把美國當成了世界。所以,我請珈妤探究美國教科書。挑哪一版本呢?我徵詢在美國國中階段 (middle school) 任教 20 年的臺籍數學教師,選擇了依據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 (CCSS) 編輯的 Connected Mathematics Project 3。

上網一看才知道這些教科書那麼貴!而且又厚又重。珈妤找到二手書市,讓我們用「合理的價格」湊齊 CMP3 之 5–8 年級教科書。但是要把這麼重的書運來台灣也頗麻煩。恰巧我的兩個外甥女以及她們的夫婿、男友要從加州來,他們情義相挺,把這套書帶到臺灣。

那麼,要挑哪個主題做臺美比較呢?我知道「比例」是臺灣課綱中少數跨年級設計的課題,而美國的 CCSS 也將它安排在不同年段。我也知道臺灣教的比例太強調比值,導致比例這個數學物件與分數幾乎沒有差別,而且臺灣的螺旋式課程經常銜接不良,臺灣的「二個二項比合併成三項比」可能是很獨特的單元;此外,我也知道臺灣教科書(含習作)提供的「刻意練習」題目向來不太充裕,比例主題應該也一樣。基於這些原因,我請珈妤以比例主題做為臺美比較對象。

論文內容以後再分享(寫作時,論文尚未完稿),先公佈美國這將近 900 題,為國小、國中教師同仁(或學生家長)增加比例單元題型觀摩與刻意練習的機會。

[ 回上層 ]


Created: June 24, 2024
Last Revised:
© Copyright 2024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     [Home Page]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