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1991 年來到中央大學開始,我就逐步地深入資訊教育這條路。 或許是受到太強的興趣所驅使,雖然三番兩次地想要抽身,卻反而越陷越深。 一方面,我認為這並不屬於我應該做的事;另一方面,我卻認為自己應該要做這件事。 我本來只是寫一些簡短的講義、或公告、給中大數學系的學生與同仁。 1999 年 6 月,我決定要將這些年來累積的知識,還有看法,做一些清算。 於是,開始了「計算機概論 16 講」這本書, 並且正式開授 UNIX 系統管理與其他計算機科學類的課程。
這是中央大學數學系的三學分課程,原本必修兩學期,後來改成僅第一學期必修, 而第二學期選修。原則上,它是一年級的課程,但是學生來自於每個年級。 我大約從 84 學年開始帶這門課,大致上持續著。 從 88 學年起,我開始編寫教科書《計算機概論十六講》, 後來因為數學教育的工作而被擱置,直到 104 學年才出版。
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作品,或許對大眾有用的東西。
- 後運算堆疊計算器
- 這是個 Java 程式,圖形操作介面。它的計算功能不頂強, 卻是個方便的小工具。還可以用來當作教學輔助工具: 在講到資料結構之「堆疊」 (stack) 的時候用。
- pcalc
- 一個後運算的計算器。例如 sqrt(3+5^2) 寫成 3 5 2 ^ + q。
- 關於中文發音的統計
- 根據一份注音輸入法的檔案,我們做出一些統計:
ZYlst.txt: 共有 1302 個不同音,以注音符號表示
PYlst.txt: 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對照表
ZYZI.txt: 每個發音所對應的字
ZYstat.txt: 同音字的個數排序
ZIZY.txt: 13060 個字,每個字的所有發音
- 一些 C 語法的範例
- 1995 年的零星講義,沒什麼系統,不過可能有用。
這是我獲得教育部「大學基礎科學教學改進計畫」經費補助之後的第一年課程。 就是在這一年的實驗之後,草擬了「計算機概論 16 講」這本書的綱要。
Created: Apr 9, 2000
Last Revised: Apr 9, 2000
© Copyright 2000 Wei-Chang Shann